《小放牛》教案3

《小放牛》教案3

ID:39074059

大小:26.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4

《小放牛》教案3_第1页
《小放牛》教案3_第2页
《小放牛》教案3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放牛》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放牛》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演唱京剧折子戏感受京剧唱腔。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京剧折子对与河北民歌《小放牛》,初步了解中国戏曲音乐与民间音乐相互借鉴融合的关系,感受京剧兼收并蓄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京剧与地方歌曲的音乐特点。教材分析:京剧折子戏中运用了唱、念做、舞形式来表达叙述的故事。学生心理分析:初一的学生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与启发,才能调动他们脑海里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并与音乐之外其它学科知识有所联系。更好理解把握作品。重点:感受京剧折子戏与民歌间的不同点。难点:运用对比方式来体会京剧折

2、子戏与民歌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特点教具:教材、钢琴、音响(课件)教学环节:一、组织教学。随着教师弹奏音乐学生走进教室。师生问好上行音阶:教师指挥手势起立师节奏:x.xxx生节奏:xxxxoxx二、复习。发声练习与气息训练(声音位置,讲解要点)。三、导入。听一首歌曲,你知道它属于哪种体裁的歌曲吗?(情境导入,引导发问,产生对民歌文化深入学习的渴望)四、教授新课。刚才我们听到是京剧折子戏中的《小放牛》一个唱段片段。1、作品简介。《小放牛》是一出儿童及青少年专场演出中必不可少的优秀剧目,以唱、念、做、舞的形式来表现叙说的故事。【《小

3、放牛》背景材料】在古老的赵州桥面上,能清晰看见几道车压形成的小沟壑,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话说当年张果老、柴王爷、赵匡胤过桥时,因毛驴载重过大,留下了几个深深的驴蹄印。柴王推的独轮车超重,车轮子在桥面轧了一道深沟。赵匡胤拉车用力过猛,柴王爷右脚一滑。跪在桥面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膝盖印。在桥的拱顶东侧底面,鲁班用力托桥身时,留下来一只大手印,并誉为赵州第一胜景。后来,京剧《小放牛》里这样唱道:女:赵州石桥什幺人修?玉石栏杆什幺人留?什幺人骑驴桥上走?什幺人推车轧了一道沟……男:赵州石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

4、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2、思考题:(复听)在这段京剧折子戏中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唱腔上有什么特点?歌曲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对唱,唱段上则运用了小花旦,小生唱腔。3、随琴唱片段旋律(出示旋律)4、音乐常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种类:分五大类即民歌、民族民间器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等五大类。反复记号:Φ5、聆听河北民歌《小放牛》1)分析歌曲:《小放牛》是民间舞剧《小放牛》中的一段男女对唱。剧中小姑娘问路,俏皮的小牧童故意刁难,要姑娘答上他提出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的对起歌来。这首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

5、土气息,四二拍,一段体,五声徵调式,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第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第三、第四乐句是前两句的变化重复(换头合尾与同头换尾)。音调明快流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和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河北民歌。2)问题:我们学习了这首歌曲,发现与放牛并没有多大的联系,可为什么叫《小放牛》呢?回答:小放牛只不过是一种民间曲调,我们可以根据曲调填歌词。五、实践活动找出

6、唱腔节奏与京剧折子戏中的《小放牛》不同点创作(分组)要求:用表演形成来唱京剧折子戏中的《小放牛》两句六、小结河北民歌《小放牛》采用了一问一答形式来演唱,歌曲为徵调式。京剧折子戏中则是运用了,唱、念做舞形式来表达叙述的故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