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禄公债的“妙用”在日本近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金禄公债的“妙用”在日本近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ID:39097010

大小:3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6-24

金禄公债的“妙用”在日本近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_第1页
金禄公债的“妙用”在日本近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_第2页
金禄公债的“妙用”在日本近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_第3页
金禄公债的“妙用”在日本近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_第4页
金禄公债的“妙用”在日本近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禄公债的“妙用”在日本近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禄公债的“妙用”在日本近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1868年1月3金禄公债的“妙用”在日本近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1868年1月3日,日本发生政变,倒幕派武装宣布“王政复古”,睦仁天皇亲政,幕府将军“辞官纳地”。之后,日本通过一系列改革,不仅摆脱了殖民危机,而且成为东亚地区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近代转型是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及对外关系领域的制度创新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破旧”和“立新”这两个层面同时展开的。在明治维新的各项改革中,经济领域推行的废除华士族俸禄政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然而,“金禄公债”作为废俸政策的核心举措

2、,相关研究仍显不足。  ①本文拟从原本只能远期兑现的有价债券如何变成即刻使用的投资资本的视角出发,专题探讨金禄公债的“妙用”在日本近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一、废除俸禄的两难选择  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的政治体制是典型的分封制。除了幕府直辖的庞大领地外,全国划为约260个藩国,②藩主(亦称“大名”“领主”或“诸侯”)以效忠幕府将军为前提,获得了世袭领主地位及其统治领地和领民的权力。藩国对幕府的独立性表现在,“太阁及幕府将军原则上不能直接介入大名领地内大名与领民之间的事务”,③藩主坐镇一方,不仅拥有听命于己的家臣团武装,而且掌握

3、藩内财权,收取领民交纳的实物地租,并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分配。在等级森严的兵农分离制度下,农民及工商业者是被统治阶级。天皇和朝廷的公卿贵族---以将军为首的各级领主,构成了统治阶级的上层。中下级武士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基本成员,属于不事任何生产性劳动的寄生阶层,其生活来源完全依赖领主发放的俸禄。作为将军或藩主的家臣,中下级武士的身份如同职业军人,行动悉听主公调遣,战时出征,平时协理幕藩政务。  至幕末时期,武士及其家属约200万人,占总人口6%左右。明治政府成立后,为了抵御西方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决定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走资本主

4、义道路。为此,改造腐朽的封建制度势在必行,而在明治初期的各项改革中,华士族政策举足轻重,其成败关乎日本前途乃至政府的存亡。  1869至1871年,明治政府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剥夺了地方诸侯对领地、领民的统治权,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与此同时,在“四民平等”口号的掩饰下,进行了身份制度改革,将公卿和大名编入“华族”,一般武士编入“士族”,农工商业者编入“平民”。然而,虽然“华族”失去了采邑,武士失去了“主公”,但其生活上依然有政府支付俸禄①的保证。于是,供养这个庞大的社会寄生群体便成了明治政府的一个沉重财政负担。

5、据1871年10月至1872年12月的政府财政决算,在5733万日元总支出中,家禄支出1607万日元,约占总支出的30%。当时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地税,同期收入为2005万日元,这意味着地税收入大部分被用于支付华士族家禄了。  ②明治初年百废待兴,新政府既要保证华士族俸禄的支付,又要兑现“废藩置县”时的承诺,偿还各藩积累的7813万日元债务,还要时不我待地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显然,财政窘困是废除俸禄的直接动因之一。与此同时,如何使华士族这一封建寄生群体顺应时代的发展,变成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人”,也是明治政府必须思考

6、的重大政策课题。  但是,废俸绝非易事。自德川时代以来,华士族享有的各种特权就已经约定俗成,社会影响根深蒂固。武士既是“武力”的所有者,也是知识的所有者,堪称社会“脊梁”。因此,武士的人心向背,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乃至政权的存亡,德川幕府垮台和明治政府成立的历史剧,本来就是西南强藩等勤王倒幕派武士导演的“作品”。恰如福泽谕吉所言:“挑起战乱的是士族,治国安邦的也是士族。”  ③因此,在是否废俸的问题上,明治政府面临两难选择:冒然废俸,会引起士族反抗,导致社会动乱,损害政治统治根基;不废俸,沿袭封建“陋习”,则无法适应近代“丛林法则”

7、,大和民族恐将为弱肉强食的世界所淘汰。    二、废除俸禄的政策措施    明治初年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身份制改革和兵制改革后,华士族政治上的特权已经消失殆尽,接下来的政策课题是如何取消其领取政府俸禄的经济特权。对此,右大臣岩仓具视在1870年8月起草的《十五条意见书》中提出:“应变革华、士族及卒家禄之制。”④之后又在《昭明国体确立政体意见书》中建议采用“清偿法”,“将家禄定为家产发给禄券,并准许禄券买卖”。  ⑤同年10月,政府参与木户孝允在《决定士族前途意见书》中建议:“当务之急在于裁减天下士族之旧禄以养新兵。”  ⑥这些建

8、议,基本确定了废除华士族俸禄的方向和途径。  废俸政策的实施是按照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先自愿后强制的思路,分三个阶段推进的。在1870至1873年的第一阶段,政策目标是削减俸禄,重点对象是德川家族成员及佐幕诸藩的华士族。采取这一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