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

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

ID:39109636

大小:32.1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5

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过关检测(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的广州民夷冲突中,由夷人肇事的冲突占81.8%,每个冲突都有明晰的事故原因,也并未因此而发展为群体性的抗夷事件。鸦片战争后近10年间,华人无故袭击夷人的事件占87.5%,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的比例达50%。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民众的传统心态受到冲击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C.中国民众的近代民族观念形成D.清政府借民夷冲突维护统治A [由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的

2、民夷冲突主要是夷人肇事所引起,而鸦片战争后则以华人无故袭击夷人为主,且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说明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矛盾加深,中国民众不能再像鸦片战争前维持传统有礼有节的对夷态度,故A项正确;19世纪60年代,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近代民族观念应是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利益的内涵,材料中华人无故袭击夷人不能体现中国民众的近代民族观念形成,故C项错误;民夷冲突发生后对清政府统治不利,D项与史实不符,错误。]2.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条内容为“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

3、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天朝上国”不得不接受耻辱B.宗藩体制不得不接受条约体制C.为此后实现长期和平奠定基础D.国际平等原则得到了很好贯彻B [材料中“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不等于耻辱,故A项错误;宗藩体制体现了华夷关系,而材料中“1842年《南京条约》”是近代条约,“大清大皇帝”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故B项正确;材料中“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没有长期和平,1856年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中“1

4、842年《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故D项错误。]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了只有外国商人才能享受的“子口税”特权。无论进口洋货或出口土货交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而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子口税制度(  )A.增加了清政府的收入 B.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C.便利了外国商品倾销D.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C [据材料“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可知减少了本应该缴纳的内地税,减少了政府收入,故A项错误;据材料“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可知外商对于缴纳内地税民族工业占据优势,会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据材料“无论进口洋

5、货或出口土货交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可知外商缴纳子口税便利了外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对外商的征税方式而不是对民众征税,故D项错误。]4.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A.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B.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C.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D.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B [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是扩大在华利益,太平天国领导者拒绝英

6、国的鸦片贸易和《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是独立自主思想的体现,不是认清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领导者拒绝英国的鸦片贸易和《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是独立自主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封建,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领导者拒绝英国的鸦片贸易和《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表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还没有近代的外交意识,故D项错误。]5.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

7、(  )A.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B.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D.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D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日本对清采取军事行动是不理智的行为,不能调动民众,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清朝国力远胜于日本,未提及是洋务运动之功,故C项错误;《申报》轻视日本国力,体现了社会舆论盲目自信的心态,故D项正确。]6.(2019·百校联盟摸底)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

8、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C.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B [辛亥革命后,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项错误;“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体现了民主共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