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分析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分析

ID:39116253

大小:5.21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6-25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分析_第1页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分析_第2页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分析_第3页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分析_第4页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55致谢······························································································56临床病例报告·····················································································57第四

2、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缩略语表缩略词英文全称中文全称CBCTCone-BeamComputerTomography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EJCementoEnamelJunction釉牙骨质界RLRootLength牙根长度上(下)前牙唇侧牙槽UA(LA)thicknessofupper(lower)anterioralveolarbone骨厚度上(下)前牙唇侧牙槽UAH(LAH)heightofupper(lower)anterioralveolarbone骨附着高度thicknessofupper(lower)posterioralveolar上(下)前牙舌侧牙槽UP(LP)bo

3、ne骨厚度上(下)前牙舌侧牙槽UPH(LPH)heightofupper(lower)posterioralveolarbone骨附着高度-1-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研究硕士研究生:季海宁导师:丁寅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西安710032中文摘要骨性Ⅱ类错牙合在临床中非常常见,表现为上颌骨前突,或下颌骨后缩,或两者兼有,开唇露齿,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对于轻度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我们通常采用单纯的正畸掩饰性治疗,而对于重度的骨性Ⅱ类患者我们则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该类患者由于颌骨在垂直向和矢状向上的比例失调,上下前牙

4、则通过唇倾度的改变来掩饰这一异常。临床治疗中,如果过分移动前牙,没有很好的控制转矩,牙槽骨的改建能力不足以补偿牙齿的移动,就会出现牙根接触甚至突破牙槽骨骨皮质的现象,发生医源性的牙槽骨高度下降,甚至骨开裂和骨开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牙槽骨的研究,有学者应用普通X线片观测或者只研究了部分切牙,精确度和全面性不高。为此,我们设计应用锥形束CT(CBCT)能够更加准确的定位,对比研究了骨性Ⅱ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及重度骨性Ⅱ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前正畸去代偿前后牙槽骨形态特征的变化;以及前牙区牙槽骨骨开窗和骨开裂的研究。为临床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与牙槽骨之间的

5、关系的评估及制定矫治方案提供参考。目的:对比研究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和成人正常牙合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并观察重度骨性Ⅱ类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术前正畸去代偿前后的牙槽骨形态的变化,以及研究骨性Ⅱ类错牙合前牙区牙槽骨骨开窗及骨开裂情况。-2-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方法:实验一:成人骨性Ⅱ类患者64名,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性23名,女性41名,平均年龄26.6岁),以及15例成人正常牙合(男6名,女9名,平均年龄24.7岁)。根据垂直骨面型分组:高角组(34名),均角组(19名),低角组(11名);根据上切牙唇倾度分组:上切牙相对牙槽骨唇倾组(29名),上切牙相对牙槽骨

6、直立组(22名),上切牙相对牙槽骨舌倾组(13名)。对前牙区牙槽骨进行CBCT片拍摄,测量牙槽骨附着高度,牙槽骨厚度,牙齿唇倾度等指标。测量所得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实验二:选择25例成人骨性Ⅱ类患者,均进行了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包括男性9名,女性16名,平均年龄25.7岁,拍摄治疗前(T0期)及正颌手术前一个月(T1期)的CBCT片,进行牙槽骨附着高度,牙槽骨厚度及相关牙根长度等指标的测量,对比研究牙槽骨形态特征的变化。测量所得数据的分析我们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行配对t检验。实验三:对64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前牙区牙槽骨开窗率和牙

7、槽骨开裂率进行研究。并且对比分析性别差异造成的牙槽骨骨开窗率和骨开裂率的不同。结果:1.对比骨性Ⅱ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牙槽骨形态特征指标显示:1)上下切牙和上下尖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骨性Ⅱ类患者低于对照组成人,特别是唇侧牙槽骨高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切牙区牙槽骨厚度,骨性Ⅱ类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2)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组患者前牙区唇舌侧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厚度均低于低角组。3)上切牙相对牙槽骨唇倾组、直立组和舌倾组之间在个别指标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唇倾组牙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