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人民版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人民版

ID:39116258

大小:53.8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5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人民版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人民版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人民版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人民版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讲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  )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促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C.促使井田制向小农经济演进D.推动了新、旧社会的转型答案 D解析 诸侯为了争霸而延揽人才,推动人才流动,诸侯争霸是人才流动的原因,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所述不符,排

2、除;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且各国任用他国人才做官,推动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项正确。2.(2019·华中师大附中月考)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答案 D解析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是指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出现于西周而不是孔子所为,故A项错误;更加注重等

3、级规范和尊卑秩序也是指分封制与礼乐制度下等级秩序森严,是孔子从周的表现而不是儒家思想核心,故B项错误;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孔子儒家思想既关注了人文道德,也关注了血缘亲情,故D项正确。3.(2019·中原名校联考)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  )A.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B.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C.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D.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受重视答案 D解析 材料未反映战国时期齐国政治氛围的宽松,故A

4、项错误;材料“彼此政见不合”是孟子离开齐国的原因,与其思想受排斥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反映出儒家思想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C项错误;由齐宣王“向孟子问政”“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可知,D项正确。4.(2019·衡水中学摸底)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同时也批评其“无儒”。这说明荀子(  )A.违背了儒学的基本信念B.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C.实现了儒法的完美结合D.政治诉求有理想化倾向答案 B解析 荀子论风俗于秦,是关注秦国的社会现实及民情,批评其“

5、无儒”则是为了儒学的发展需要,因此带有一定的事功精神,故B项正确。儒学是有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学问,荀子关注秦国的社会民情,并没有违背儒学的基本信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谈及荀子的政治诉求是什么,故D项错误。5.(2019·江苏南京模拟)《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天人感应,天

6、人合一答案 A解析 由材料“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可知,A项正确;无为而治与《荀子·天论》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道家的辨证观点,与材料《荀子·天论》的朴素唯物论不符,故错误;D项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故D项错误。6.(2019·百校联盟摸底)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

7、同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答案 B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出现融合现象,但没有趋向统一,故A项错误;“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才能……井然有序”抬高了君主的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中较多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D项史实错误,故排除。7.(2019·湖南长郡中学摸底)《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A.儒家不受重视的根源B.墨家代表平民阶级C.儒墨关注点存在差异D.墨子主张经世致用答案 B解析 材料反

8、映的是墨家反对儒家的厚葬、铺张浪费和懒惰,这说明其代表普通劳动者的利益,故B项正确。A项史实错误,与材料主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