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试题(含解析)

ID:39116944

大小:199.3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25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论。黄生认为上下有别,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辕固生的反驳极为有力:照你所说,“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结果显然是儒生辕固生赢了。据此可知A.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B.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C.汉初“百家争鸣”仍

2、然持续D.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题干中黄生认为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而儒生辕固生的反驳是指出了如果依照黄生的观点,则汉高祖代秦天子之位是非法的,所以这说明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故选D;儒学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故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题干没有说到道家思想是否适应现实需要,故排除B;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情,故C不符合史实,排除C。2.在中国古代,秦以后的许多王朝在立国之初,其官员主要来自于功臣,即所谓的“功臣政治”,其儿子也往往能占据高位,称作“功臣子政治”。这一现象A.说明科举制度形同虚设B.导致贵族政治得以恢复C.

3、影响国家治理模式转型D.保障功臣后代世袭特权【答案】C【解析】秦以后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变化,隋朝开始才实行科举制,故A的说法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A;贵族政治是世卿世禄制,题干中的功臣政治和功臣子政治没法体现功臣的儿子一定是世袭了父亲的职位,故BD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由于功臣政治和功臣子政治只是对夺取皇位中功臣的一种奖励,而不一定有利于国家的统治,故这种现象会影响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故选C。3.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秦朝三公几卿制西汉汉武帝中(尚书、侍中等)外(三公九卿)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4、宋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元中书一省制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从秦朝到元朝中央官制的传承和发展,故B正确;当时的中央官制并不能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说明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故C错误;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中央官制的变化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材料反映的秦朝到元朝中央官制的变化的特点,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官制的传承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4.近代以来。维新

5、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允许满汉通婚,以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汉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见面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这说明A.政府发挥社会变革的主导作用B.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C.突发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D.政治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答案】B【解析】题干中一共包含了三层意思,而“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不符合A,故排除A;题干中的维新派行动、清末新政和中华民国建立都属于政治运动,这一过程中题干都提到了其伴随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突发性这一特征,故C不符合题

6、意;D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故排除。5.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孙中山以纺纱织布为例,认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也离不开种植棉花的有关人员,因而其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忽略社会上其他各种有用分子的劳动”,从而提出“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据此可知A.二者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民生主义源自剩余价值学说D.三民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先进【答案】A【解析】马克思认识到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而马克思从棉布的制成角度来说明,工人和农民等都是社会有用的人士,由此关注到了解决民生问题,来消除贫富两极分化,故A符合题

7、意;民权主义才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借鉴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但同时也使之得到了发展,故C不符合史实;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思想主张,故没有可比性,所以D不符合史实。6.据1937年国民政府对农村调查所得资料估计,地主占有大约40%~50%的耕地。而且,在土地肥沃的东南地区,土地所有权更趋集中,地主约占全部耕地的60%~70%,而在贫瘠的西北旱地区域.土地所有权反而比较分散。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间租佃关系发展程度有别B.不同区域土地政策文施的差异C.地区间农业商品化程度的差异D.不同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