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第4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第4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

ID:39124674

大小:34.0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5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第4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_第1页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第4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_第2页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第4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_第3页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第4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_第4页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第4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第4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旱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这一说法最为可信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2.[2018·山东济南模拟]南宋后期,在荆州和建康设有火药兵器制作院。荆州每月能制作火炮一两千支,建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造出了三万八千多件火药武器,并能制造大量的突火筒和铁炮壳。这说明(  )A.南宋大规模制造火药武器B.火药最先是

2、在南宋发明的C.南宋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D.火药武器确保了南宋的安全3.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也叫夏历。以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并确定其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历法是(  )A.阳历B.阴阳合历C.阴历D.天干地支4.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其所著《农书》中收录了100多种农具,其中《农器图谱》一篇占全书篇幅的4/5。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B.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首先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D.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顶峰5.有人以“仲

3、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中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6.[2018·山东烟台模拟]炼丹家们距离真正地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却不曾迈过去。在著作中他们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B.思想观念陈旧和创新意识缺乏C.社会发

4、展需求的不足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7.西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以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盛衰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8.“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表明明清文学(  )A.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B.以张扬个性为其主要目标C.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D.仍然受到理学的较

5、大影响9.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以下对于汉字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符号→金文→甲骨文→篆文→隶书的过程B.秦始皇以书写简便的隶书推行“书同文”C.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D.明代书法追求“有意无法”的个性化创造10.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形与唐代武士俑画得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重视吸收外来的美术风格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C.注重表现人物

6、的神韵意趣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11.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  )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阶层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12.包公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的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  )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二、非选

7、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代,北京是印刷中心。中央政府印书事属内务府,所刊本均称“内务本”。康熙、乾隆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到封建时代的顶峰,两帝均致力于发展文化事业。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武英殿设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所刊书为“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殿本书甚多,如今流传的重要古籍,如《十三经》《二十四史》《水经注》等大部头著作都有殿本。殿本校刊、写刻、纸墨均精,为木版书中上品。清代北京城内除了内府官刻外,还有许多书坊刻书,所刻除一般经史和八股文试卷外,还刻小说、民歌、俗曲、鼓词、字典、法律、医书及初级满文课本等。苏州因地

8、方经济发达,自明代以来即为出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后起的有广州,当地从事海外贸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