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ID:39128649

大小:20.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5

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_第1页
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_第2页
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_第3页
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_第4页
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郑兴鸿科学教育计划的教学核心之一是对学生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似乎总将科学知识的目标以及探究的过程放在首位,于是,常常会选择一些较复杂的内容,将一节课40分钟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这样,在发言时就总是一些尖子生配合教师,顺利达到本节课的目标,然而,这样就容易忽略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的培养,使教师不能较好的知道大多数学生的真实想法。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说:优秀学生倒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想方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凭耳朵听,一般只能吸收5%—20%的的信息,传统的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

2、即使尖子生的回答是100%正确,这一尖子生单位时间里得益是100%,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收益甚少,只有当每个学生都来动脑、动口、动手,他们每一个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还是听众,耳、口、眼、脑并用,学习的单位时间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会飞速发展。所以,在科学教育中语言虽然不是学习的第一目标,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在猜想、讨论、交流的同时却可以逐步建立起语言能力。在科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所思所想能表达出来,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说,懂得说的方法,同时要有说的勇气,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既不怕说错,也不怕说不全,而且能够做到声音洪亮,语言清晰,条理性强。这些要求在科学探究学习的

3、课堂环境中尤为重要,所以,要想养成学生说的习惯,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说的机会。既要让能力强的学生说,也要让能力一般和能力较差的学生说,通过个人说,小组说,全班说等各种形式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和胆量。对于说得好的,要予以肯定和表扬,说得不理想的,也要进行鼓励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变课堂上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少数人说为多数人说;把自主学习的气氛在课堂上体现出来。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实施。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们愿意说。在科学探究中,要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和探究主题,莫过于通过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

4、学生有疑、有思、有想、有惑,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迫切想动手探究去解决问题。在教学《改变物体的沉浮》一课时,一开课,我就出示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物体——笔盖,然后让他们看笔盖变魔术,叫它浮它就浮,叫它沉它就沉。学生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的演示,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嘴里不停发出“咦”“呀”“啊”……的声音。于是,我抓住时机问:“老师看到你们惊喜的眼神,心中有什么疑问,能告诉老师吗?这时学生站起来问:“那东西在水中怎么会一会儿沉一会儿浮?”“为什么老师手一挤瓶子笔帽就沉到水底,一放就浮上来了?”……学生的问题都集中在一沉一浮上,因为刚才那个演示实验材料非常简单,就一个装满水的矿水瓶,一

5、个下面粘有橡皮泥的笔帽,学生看到的现象却很明显,疑问就集中在一沉一浮的实验现象上,我就适时提出: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好吗?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系列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去思考,心中必定有无数个问号。这样,不用老师过多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提出许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了。二:鼓励孩子们大胆猜测,让他们敢于说。提出了研究问题后,经常要作出假设,再进行深入的探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提出的猜测(假设)错误时,教师往往双眉紧锁,不发表任何意见,就让这位学生坐下。当一位学生提出的猜想(假设)符合事实时,教师马上点头同意,立即中止这一教学环节,进入到实验

6、设计和验证阶段。试想,这样学生还会有探究的欲望吗?更不用说热情了。所以,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大胆作出猜测,而且还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想”,思维的依据是什么?学生除了敢想敢说外,更应善于思考“为什么这样想”,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假设,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探究属于自己的假设,不管对错,都应该亲身经历。在教学《摆的研究》时,学生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假设。有的认为摆锤重,摆起来的冲击力大,摆速就快,但又不乏认为重的东西不容易摆动而影响摆速的观点;有的认为摆角大,摆动的路程长,摆速就慢;有的认为摆线长,摆

7、动的距离就远,摆速就慢;有的认为,其中的两个或三个因素,甚至其他的某些因素都会影响摆的速度。但谁是谁非呢?学生不得再重新思考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设计实验研究摆锤轻重与摆速的关系时,哪些条件需要改变,哪些条件必须保持不变?在动手实验前,学生感到了这些思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们想到了用轻重不同三个摆锤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考虑到控制变量的同时,不仅想到了摆线、摆角、摆的时间都要保持不变,甚至连所用的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