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儋元锡教学案新

寄李儋元锡教学案新

ID:39131870

大小:35.54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6-25

寄李儋元锡教学案新_第1页
寄李儋元锡教学案新_第2页
资源描述:

《寄李儋元锡教学案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案《寄李儋元锡》教学一体案主备人:李荣审核人:李荣集体备课时间:2017.4.18【学习目标】1.掌握本首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2.赏析本首诗“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难点】目标2学习时间:1课时课堂研习案规律性和规范性学生问题及策略点拨学习活动方式及要求第一课时活动一整体感知诵读诗文并翻译译文: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

2、月圆。活动二研读诗文问题1:一开篇诗人就写“花”,用的是什么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明确: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诗人即花忆昔,睹春花而思故人,本应欢喜,但反倒从岁华流逝,群芳易歇,兴发离别哀情。问题2.请概括颈联所塑造的诗人形象。明确:塑造了一个多病,正直,但面对现实处境无可奈何的地方官吏形象。问题3.苏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请结合此诗赏析。明确:自己所以拖着病体为官一方,并非贪恋名利。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之。正是这样一种淡泊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现了人生至味。这样的人生至味通过诗句“身多疾病思田里

3、,邑有流亡愧俸钱”,平凡质朴的语言显现出来。活动二问题2规律性:理解诗意,从诗意中人物的行为,外貌,神态,心理,身体状况等方面概括出相应的形象特点。规范性:塑造了一个+形象特点+诗中人物身份活动二问题3规律性:活动二问题2学生问题:1.学生概括不全。2.学生概括出的身份即是诗人。解题策略:1.理解颈联的诗意。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2.结合颈联诗意中人物的行为,情感、外貌,神态,心理,身体状况等方面概括出人物相应的形象特征。“身多疾病”多病的身躯这一身体状况可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是“多病”“邑有流亡愧奉钱”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愧”可以概括出人物

4、的形象特征是正直、但又无可奈何。3.结合诗句分析人物身份“愧奉钱”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在诗中的身份是官吏,“邑”可以得出诗人是地方官吏4.运用答题模板,组织答案。塑造了一个+形象特点+诗中人物身份活动二问题3学生问题:1.学生不明白题干所指。解题策略:1.明确考点:语言特色题2.理解题干意思。“寄至味于淡泊”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寄托深远趣味。3.明确作者诗中的深远趣味活动二问题2(1)小组讨论完善答案。(5分钟)要求: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最终形成共识。也可以留有意见,展示时对抗。(2)个别展示答案,其他人点评、补充(5分钟)学生订正答案,整理答题模板。(2分钟)活动二问题4(1)小组讨论完

5、善答案。(5分钟)要求: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最终形成共识。也可以留有意见,展示时对抗。(2)个别展示答案,其他人点评、补充(6分钟)22016—2017学年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案理解题干的意思,结合诗句明确语言的朴实,情感的深远。规范性: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句的语言平淡+所表现出来的深远情感自己拖着病体为官一方,并非贪恋名利。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之。正是这样一种淡泊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现了人生至味。3.结合诗句赏析朴实无华的语言这样的人生至味通过诗句“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平凡质朴的语言显现

6、出来。5.运用答题模板,组织答案。情感+表达出情感的朴实语言学生订正答案,整理答题模板。(3分钟)练习巩固案一、(2013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1)“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2)“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

7、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⑴词的上片,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6分) ⑵下片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