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最后一次讲演.

13 最后一次讲演.

ID:39139118

大小:5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5

13 最后一次讲演._第1页
13 最后一次讲演._第2页
13 最后一次讲演._第3页
资源描述:

《13 最后一次讲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3最后一次讲演学习目标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重点)2.了解演讲的方式,把握演讲的主要特点。(重点)3.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重点)人物简介闻一多(1899年—1946年),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

2、,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背景链接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有删节。闻一多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只闻一多先生一人。闻一多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闻一多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焰,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

3、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闻一多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字词学习污蔑()屠杀()捶击()赋予()卑劣()卑鄙()蛮横()毁灭()挑拨离间()wūmiètúmánhènɡchuíbǐtiǎobōlíjiànfùyǔbēilièhuǐ词语解释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蛮横:态度粗暴,不讲道理。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挑拨离间: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卑鄙无耻:形容品质低下,不知廉耻。整体感知认真读课文,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1—3: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4—5: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6—12: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课文解读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②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最卑劣最无耻2.第③自然段中同时

5、列举“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的用意是什么?连续列举正义人士被害的典型惨案,赞扬李先生和昆明青年的伟大献身精神,同时揭露了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搞谋杀的险恶企图。3.文中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无耻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感情强烈真挚。爱憎分明,在反问中有斥责,在呼喊中有声讨。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又起到了呼唤、感染民众的作用。光荣表达了讲演者对李先生的崇敬,对敌人的痛恨,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4.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的?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慌、害怕5.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

6、中找答案。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第二,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6.人称由“他们”变为“你们”,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他们向听众揭露你们面对面向敌人发起进攻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7.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思考:“我们有力量”在哪里?昆明青年学生,广大的市民。8.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继承传统,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9.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决心?表明闻先生为追求

7、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精神,随时准备为真理献身的斗争精神。深入探究1.文中第5段写到“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杀害李公仆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2.“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先生在世的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但在我们心里却是永远的存在,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看法。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说说这篇演讲稿有什么写作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