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ID:39140328

大小:102.2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25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所有题均为必答题。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商家不断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

2、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通过缴纳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诸如《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这些被认为“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这一方式收获了大批听众。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对中国来说,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

3、较强的精神诉求。这个数量以千万级计算、以4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体的人群,和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正面遭遇,产生了核爆级的知识需求,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亲密的关系。简·奥斯汀的作品在成为经典之前

4、和之后,都是很多英国家庭晚饭后的谈资;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拓荒人,结束一天的伐木后也会读上一幕莎士比亚;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听老人摇着蒲扇讲《三国演义》的情景,又填满了多少个夏日黄昏?正是在大众的口耳相传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延绵不绝的经典作品。因此,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经典。前段时间,美国一杂志网站刊文介绍中国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泥沙俱下,大部分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都成了泥沙。这就需要大学、知识群

5、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书林新叶催陈叶。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正以裂变般的速度更新,人们期待更多经典作品。今天,我们阅读前人经典,更要成就当代“今典”。技术发展赋予我们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善加运用,让久远的经典面目可亲,让优秀的当代作品脱颖而出。(摘编自2018《人民日报》《阅读经典,成就“今典”》)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阅读载体虽然不断更新,但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不变。B.阅读方式的丰富让人们能轻松地接触经典,使得“

6、知识付费”成了互联网最重要的现象。C.“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的扩大是“知识付费”商业模式兴起的一个重要基础。D.中国的文化大众群体数量很大,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很强烈,满足其阅读需求是文化刚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移动互联时代为背景,指出尽管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类对精神世界的守望是永恒的,这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刚需。B.文章以杂志对金庸的评价为例,说明成就“今典”需要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和大众的文化参与。C.文章多角度举例,论述经典作品的永久魅力,把论证不断引向深入,强调当今不但要阅读经典,更要成就“今典”。D.本文层层递进

7、、深刻论证了经典作品“经典化”的过程,表明作品保持民族和时代精神气质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些“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收听收看知识讲座等获得了大批听众,说明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会让经典更亲切。B.大众的参与,使阅读不再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而是变成了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C.如果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能做出正确的引导,“经典化”过程中泥沙俱下的现象就能够避免。D.知识更新赋予当今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这需要我们好好把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