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霖主任针灸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附效穴分析

张沛霖主任针灸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附效穴分析

ID:39141169

大小:1.89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6-25

张沛霖主任针灸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附效穴分析_第1页
张沛霖主任针灸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附效穴分析_第2页
张沛霖主任针灸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附效穴分析_第3页
张沛霖主任针灸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附效穴分析_第4页
张沛霖主任针灸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附效穴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沛霖主任针灸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附效穴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3·讲究补泻⋯⋯⋯⋯⋯⋯⋯⋯⋯⋯⋯⋯⋯⋯⋯⋯⋯⋯3O4·经络治疗⋯⋯⋯⋯⋯⋯⋯⋯⋯⋯⋯⋯⋯⋯⋯⋯⋯⋯305·四诊特色⋯⋯⋯⋯⋯⋯⋯⋯⋯⋯⋯⋯⋯⋯⋯⋯⋯⋯3l6·部分高效病种⋯⋯⋯⋯⋯⋯⋯⋯⋯⋯⋯⋯⋯⋯⋯⋯34①面神经麻痹⋯⋯⋯⋯⋯⋯⋯⋯⋯⋯⋯⋯⋯⋯⋯⋯⋯⋯34②腰痛⋯⋯⋯⋯⋯⋯⋯⋯⋯⋯⋯⋯⋯⋯⋯⋯⋯⋯⋯⋯⋯38③痛风⋯⋯⋯⋯⋯⋯⋯⋯⋯⋯⋯⋯⋯⋯⋯⋯⋯⋯⋯⋯⋯407·效穴研究⋯⋯⋯⋯⋯⋯⋯⋯⋯⋯⋯⋯⋯⋯⋯⋯⋯⋯.43五·结语⋯⋯⋯⋯⋯⋯⋯⋯⋯⋯⋯⋯⋯⋯⋯⋯⋯⋯⋯一49六·致谢⋯⋯⋯⋯⋯⋯⋯⋯⋯⋯

2、⋯⋯⋯⋯⋯⋯⋯⋯⋯一50七1个人简历⋯⋯⋯⋯一⋯⋯⋯⋯⋯⋯⋯⋯⋯⋯⋯⋯一51摘安一·摘要(_)中文摘要主题词:中医师承张沛霖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本文是张沛霖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总结。介绍了张沛霖医生的学术渊源,从医经历,成才道路。总结了张沛霖主任的学术思想。在临床经验中重点介绍部分常用穴位的定位、用法和功效;针刺手法:补泻操作:经络治疗:四诊特色。部分高效病种:面神经麻痹,腰痛,痛风。对效穴“外承山”进行临床研究。1.学术源流张老师~生勤于临床,执业60余载,几十年如一同,精心研读《内经》、《难经

3、》。他认为《内经》为后世发展临床诊治伏下不可磨灭的学术见解,《难经》的价值反映在对《内经》学术上的发展,突出在脉证上:《难经》为后世说出了具体见解,由此才有皂甫谧《针灸甲乙经》的大发展。《难经》中已经有许多定量数据如:经脉长短,持脉轻重的“三菽重”等,张老师认为没有“证”就不存在“量”,“量”不在纸上而在医生个人的领悟上。《伤寒论》针药并用、各取所长:李果“东垣针法”实际是气机升降针法;汪机“治病无定穴”诊查病机指导取穴等都是张老师非常推崇的中医精华。新中国成立前后,张老师又经过西医的系统学习,形

4、成学术上的尊古纳新,衷中参西。曾跟随上海多位中西医名家学习,调研过解放后的针灸流派状况,进行过针刺麻醉,结核病防治,针灸治疗急性阑尾炎,针灸抗炎,穴位特异性,腰椎l’白j盘突出症,帕余森氏病等多方面的研究。2·学术思想(1)顺势而为:趋势是张老师带教时常说的术语。事物的运动都存在趋势,即方向性。在中医学中,趋势思想体现在各个方面,“势”反应在人体的生理病理,是生命的生老病死规律,疾病的演化路径,方向。证邪斗争的结果:E胜则病愈,邪胜则病进,『F邪相持则病情缠绵。在理论上有阴阳升降,气机升降,气血升

5、降等,在药物上有升降沉浮,在经络上有经气顺接,在穴位上有井荣俞经合,在治疗上有顺势治疗。顺势而为的核心是气机升降,它是中医宝库中重要的一环,有了气机升降,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各方面活动爿。能得到协调。(2)脉证互参、即时验证:脉象多能反映疾病的本质,《内经》有从体表的异常征象推测疾病虚实浅深的遍珍法,三部九侯法。脉、证如何交融是探索证因脉9长沛霖主任针灸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附效穴研究治与脉因证治的本质。《内经》一再提到辨证与脉证的相互关系,证通过脉以证实,脉又可验证虚实的判断。实际是寸口与趺阳

6、交融的经络脉诊,张老师寻找阳性体征,有特异性的体征与脉象比较,针刺前后的脉象体征变化,即时验证诊断治疗的准确性。(3)经络辨证首分上下,定左右:张老师常讲针灸诊查首要定位,从定经络,定部位,到定穴位,步步深入。现代检查可帮助针灸的病位确定,但不能取代针灸的检查。病位的确定是诊治疾病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才有病因病机的分析。中医的病位有经络病位,穴位病位,皮·肉·经·脉·骨病位,卫·气·营血病位,脏腑病位。(3)经络设计:索本探源,经络理论的形成是多种思想方法的综合。有客观实征也有设计成分。认为足太阳

7、经小腿部有2条支脉,承接大腿后侧的2条支脉,在昆仑穴汇合。3·临床经验:(1)部分常用穴位的定位功效:以教材标准定位为参考,循经循穴扪查最后定位。研究穴位特异性。介绍其一穴三取如天冲3穴,阳池3穴,解溪3穴等。(2)刺法:一穴多针,得气为度,得气标准,针下辨气。(3)手法:讲究补泻。弃繁取简,在针中气穴得气时辨邪气谷气随后行补泻,行针用劲不用力。除穴位补泻外,迎随补泻还有一层按进针的顺序定补泻。(4)认为穴位是经络的基础,针灸疗效有经络的作用,有穴位的作用,两种作用有联系有区别,经络“伏行分肉”比

8、较浅表,此时穴位相应表浅,针刺轻浅方能调动经气;特定穴,特效穴则要讲究针刺的手法。(5)望诊重视关节周围的形态色泽,问诊细辨主症如耳鸣的不同响声,疼痛的性质,麻木的区别等。脉诊以提纲脉为基础,三部脉互相比较。经络穴位切诊注意指下感觉,局部形态的变化。(6)部分高效病种①张老师结合面神经解剖,神经损伤及修复等现代生化知识深入研究面神经麻痹,从中医针灸的角度,提出分经辨治,分部辨治,从脑治面,左右互治,阴阳并调等方法,提高了本病,特别是重症面瘫的疗效。②张老师指出,西医研究证明痛风,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