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自主提问创新之源

《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自主提问创新之源

ID:39145562

大小:20.7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5

《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自主提问创新之源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自主提问创新之源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自主提问创新之源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自主提问创新之源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自主提问创新之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自主提问创新之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自主提问创新之源  《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自主提问创新之源  牛顿因为提出了苹果为什么只朝地上落?这一著名问题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因为对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先着地这一权威结论产生怀疑才完成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李四光由于怀疑中国贫油论,深入研究后一举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似乎在反复的说明着:发现并提出问题是一切创新行为的源泉;提出并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其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它更难得一见,以至有的教育家认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

2、能力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问题是由教师设计后交给学生思考,其中有些问题经过有效的组织、讨论,教学效果还的确不错。但总体来讲,这种模式抹杀了学生在接触新知时提出问题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学习中,问题是核心、是轴线,探究是精髓。它不断的鼓励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自主验证,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stron一、创设民主学习气氛,让学生敢问  由于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大多没有自主提问的习惯,在课堂上怕提问,不知道怎么问的情况时常见到,也有的是教师

3、怕学生提问。怕学生的提问离题、不对点而完不成教学任务。这里既有教育传统的影响,也有学生不会提问,怕提不好不敢提问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素质不够,对自己调控课堂的能力没有自信,对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堂教学老师还是权威。  因此,要真正让学生敢提问,首先就要讲究民主,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和蔼的语言是学生敢提问的重要前提。例如在新接的班级中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大家可以任意对我提问,有问必答。学生觉得很新奇、有趣,这样初识的距离一下子就消除了。学生争先恐后的提问:姓什么

4、?老家哪里?哪里毕业?教了几年?问题层出不穷。其次,在课内课外经常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如:经常在出示新知识,或新事物时要求学生针对它提问。学生开始时也会不知所措,这时教师要示范、引导,经过多次的训练后,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提问的情形就少一些。  stron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会问  探究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牵强的要求学生一定要提问是肯定不合适的,学生不想问,就束手无策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教师喜欢设计好问题后再交给学生思考的缘故之一。要让学生自主提问,问得有价值,就要创设问题情境

5、。  1、利用新、旧知之间的显性差异,制造矛盾  如在学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让学生猜测: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就有可能受前二者的影响,往末位数字上去考虑,教师引导学生一一验证后,他们就发现此路不通,必须另谋出路。新、旧知的矛盾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适当启发就可使学生进入高一层次的认知体系。  3、挖掘学生认知体系中不完全处,制造矛盾  认知学派认为,个体在发现其认知体系的不完全后,将试图使它完全起来。小学生的认知体系还很不完全,针对多数学生的知识空白引导学生质疑,将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了乘

6、法的意义后,我先要学生将6+6+6+6+6改写为乘法算式,再出示6+6+6+6+4让学生改写。学生由于遇到了自己认知的缺陷,在怎么改写?这样一个问题的驱动下得出了64+4,(6+1)4即74两种结论。  3、提供多种可能性产生选择冲突,制造矛盾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三位数的口算除法时,先出示600÷20=(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得300,有的说得30,有的说得3。由此学生自然产生了一个问题:哪种结果正确呢?为什么?  4、体现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制造悬念  如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由

7、学生任意报一些分数后和学生比赛,看谁能最快的说出它们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才算出两三个时,我已经判断完毕。学生惊讶之余,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规律?的质疑将随之而来。  stron三、适当调控学生的提问方向,让学生善问  学生的善问体现在提出的问题有创见,有价值。让学生开放性的自由提问并不是说教师就不予控制,教师有效的调控也是学生提出有创见的问题的重要条件。因而探究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调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无价值的问题常见,有些问题学生难以发现。这时,教师的调控作用就更为明显。  1、问中藏问,适时导向。教师的提

8、问要针对怎样使学生提问来设计,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得到启发,从而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将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教师提问: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学生就会发现要先分别求出两种图形的面积才能准确比较。由于没有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他们自然会质疑: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求?  2、指出(明示或暗示)重、难点,把握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