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德中学2017至2018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测习题

树德中学2017至2018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测习题

ID:39161417

大小:10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26

树德中学2017至2018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测习题_第1页
树德中学2017至2018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测习题_第2页
树德中学2017至2018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测习题_第3页
树德中学2017至2018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测习题_第4页
树德中学2017至2018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测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树德中学2017至2018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测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2017级高一上期12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报告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土壤里生长出的文学根苗。报告文学创作的发展和推进,总是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存在密切联系。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报告文学表现的多样性。在社会生活点面上接触和描述题材对象,是报告文学创作的常态。像《南京大屠杀全纪实》这样具有明显“史志”品格的报告文学,是文学视野下的历史政治文化观察和表达,具有独特厚重内容和生命力量。记忆往往会给人带来多样的感受。报告文学创作着眼于现实生活,时常同人们的关注热点焦点同一。但是,这并不是简单地与新

2、闻式的直接表达等同。温故而知新,也时常是报告文学表达现实关注的方式。对现实社会生活积极关注,是报告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让报告文学始终与人民、与大地、与时代精神建立起一种紧密的联系,拥有鲜活的社会生活气息和现实力量。像描述霍岱珊为了减轻和消除淮河水污染,对各种污染行为坚决斗争的《淮河赤子情》;像以一个村支书的人生奋斗和经历来表现山村不断富裕起来的《太行山上》等,都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递出感动和欣喜的内容。这些用自己的精神和行动为社会造福的故事,正是社会积极力量的宣示。 但是,社会生活是一个矛盾多样性的呈现。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给人鼓舞和喜悦的现象,自然也会存在不少令人

3、忧虑和感伤以至愤怒的现象。像陈廷一满怀忧虑地追踪中国大面积遭遇雾霾天气的《2013,雾霾挑战中国》;像张敏宴大胆揭露相关医疗单位过度用药,不顾患者健康利益,追求经济利润的《吸血的血透》;杨晓升在《失独,中国家庭之痛》中对独生子女生育政策的反思等,都是在不同的社会矛盾表现中产生的文学叙述,给人以程度不同的触痛感受。此前报告文学创作中那种凛然的诘问如今似乎少了。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存在和改变的复杂性增加,也同作家在更高更全局的层面上认识把握社会生活的能力欠缺有关。因此,多年来,报告文学作家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疑惑、丑陋、痛心现象时,经常只能表现出惋惜和无奈,将改变寄托于等待和期望。报告

4、文学原本是一个新闻政治性很强的文学表达方式。但是,因为来自多方面的限制和人为约束,报告文学在这个方面表现薄弱,存在遗憾。文化观察和期冀成分的增强,是报告文学丰富的一种表现,也是寻求革新和走向更加开阔境域的努力。当然,报告文学的载体形式是文学艺术,为好的思想内容寻找巧妙的艺术表现形式,把高度的思想性和尽可能动人的艺术性结合起来,是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的重要特色。其文学性方面具体来说表现在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上。许多报告文学的内容时代跨度大、人物众多、原因复杂、趋势多样,如何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为一体,是要精心设计的,同时也要有富有抒情的、哲理的精彩的语言,这样的作品将会影响得更广

5、更深。夏衍的《包身工》就是这样的里程碑式作品。报告文学也像生活一样在波澜不惊中存在和发展着。但报告文学创作也和其他文学形式的状况相似,存在着“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中国正在经历着伟大的发展变革,这样的社会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发展契机,对报告文学而言更是难得的机缘,希望报告文学作家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创作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伟大作品来。11(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报告文学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报告文学是文学视野下的社会现实生活以及历史政治文化等的观察和表达,始终能与人民、大地及时代精神建立起一种紧密的联系,是新闻政治性很强的文学体裁。B.报告

6、文学创作着眼于现实生活,时常同社会的关注热点、焦点一致。不同于新闻式表达,报告文学经常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表达现实关注,所以报告文学具有“史志”品格。C.将时代跨度大、人物众多、原因复杂、趋势多样等内容巧妙地安排,并以富有抒情的、哲理的精彩的语言来表达,是报告文学的重要特色的表现,这样的作品会影响更深广。D.不仅社会的发展变革会为报告文学创作提供难得的机缘,而且文化观察和期冀成分的增强,是报告文学寻求革新和走向更加开阔境域的努力,从客观和主观共同促进着报告文学的发展。2.依据原文论述的报告文学的特点,下列作品从提供的内容看与其特点不能对应的一项是(3分)A.李春雷的《赶考》和《朋

7、友》,前者用心感受中国共产党人1948年“进京赶考”时清醒、谨慎的心态,后者回顾习近平当年在正定县委工作时与作家贾大山真诚交往的情形。这体现了报告文学温故知新的表达现实关注的方式。B.王兆军的《问故乡》在叙写家乡发展富裕的同时,也写了道德失落、环境恶化、贫富不均等不良现象。这体现了报告文学呈现出社会生活中既存在令人鼓舞和喜悦的现象,也存在令人忧虑和感伤以至愤怒的现象。C.徐锦庚的《“懒汉”治村》用传神的白描文字,在简短的篇幅中生动地叙述了一个“狡黠”智慧的农民放弃自身利益,用心推动村庄改造的故事,体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