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启示

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启示

ID:39171489

大小:19.3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6

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启示_第1页
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启示_第2页
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启示_第3页
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启示_第4页
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启示  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与前几年比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促进高考作文命题改革,指导高考作文教学将会产生较大影响。认真审视与分析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  一、作文命题更加多元与开放。随着高考命题改革的不断发展,作文命题越来越呈现出多元与开放的局面。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全国卷作文题型与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国卷对各省市命题具有导向作用,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今年全国卷作文题的亮相,说明作文命题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它告诉我们:话题作文将逐步退出高考作文命题的历史舞台。回顾高考作文命题的

2、历史,话题作文走过了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从1999年开始(当年作文题为: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一直到2005年连续七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均为话题作文,前三年全国卷作文题均为关系型话题作文。2006年全国卷作文题不再是话题作文,而是材料型作文,这种材料型命题的形式不同于过去的材料作文,因此有人把现在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后话题作文”、“命意作文”或“题意作文”,这些说法主要是用来区别话题作文和过去的材料作文。2006年全国卷作文命题中提出了四个新的要求:“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

3、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这些新的要求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全面理解材料”是指材料中各部分内容都要考虑到;“选择角度与侧面”是指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立意的切入点要准确、小巧、集中;“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意在强调考生要读透材料的内涵,理解材料的意蕴;“不要套作”是指不能用套用的方法来投机取巧,强调考生作文本原性和个性化。二是各省市作文命题越来越凸显个性。比如北京卷“北京的符号”地方特色和人文色彩十分浓郁。“符号”就是标志,北京的符号,就是北京所具有的代表性的事物和象征性的事物。北京的符号既有古老的,也有新兴的,特

4、别是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深入人心,会不断涌现新的北京的符号。这一命题给考生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受到了考生和社会的普遍欢迎。有人评价,2006年的北京卷是北京自主命题以来出的最好的作文题。上海题“我想握住你的手”显示了上海大都市的一种人文情怀,亲切而又大气,这道题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写作情境,能使考生产生写作的冲动,激活考生的写作欲望。福建题采用多头话题作文的形式,体现了重视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把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改造结合起来的作文教学主张。重庆题仍然沿用2005年的命题方式,采用一大一小的形式作文。江西题以“雨

5、燕减肥”为话题,意境优美,充满童趣。山东题读诗人雷抒雁《星星》这首诗,然后根据联想和感悟作文,作文的材料选用诗,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突破,这是多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未曾有过的。还有天津的命题作文《愿景》、湖北题根据带“三”的词语的联想与感悟作文,这些命题都很有个性,富有创意。三是彻底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2006年17套高考卷中,话题作文7道,命题作文6道,题意作文4道,相较于2005年(16套高考卷,话题作文9道,命题作文4道,材料作文2道,看图作文1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6年作文命题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

6、文基本处于三分鼎立之势,这三种题型平分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作文的命题趋势是:话题作文在逐步减少而且将会逐步隐退,命题作文呈上升趋势,题意作文的势头已明显显现。揣测今后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题意作文可能会占据主导地位。四是预测未来,作文命题将不拘一格,百花齐放。高考制度改革快30年,是不是只有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可拟呢?学生所处的时代不同,命题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能不能在加大限制的背景下,寻找一种或多种让学生眼前一亮的好方式呢?如果我们依旧回到从前,进行比较单一的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那怎么能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最近《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上已

7、有人撰文,指出高考作文命题的出路,提出高考作文不必要求写成篇的文章,可以根据考生的学习实际,进行多种表达方式与思考感悟能力的水平检测。可以根据不同表达内容、不同表达领域、不同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分值分配。每年轮流着考查两三种专题内容或表达方式,每一种10分或15分,这样来化解60分作文阅卷评分的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现在高考作文指向的虚高玄伪的积弊。这些虽然是一些设想,但它表明人们在探索作文命题革新的方式,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作文命题一定会突破传统的束缚,出现新的气象、新的面貌。  二、贴近学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是作文的根本要求。网上有一位评论

8、者这样评论:“一个及格的高考作文题目,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看了都觉得有话写,并且能够在几十分钟之内写出来。更进一步的要求是要跟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