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国维接着讲朱光潜、宗白华论“隔与不隔”

从王国维接着讲朱光潜、宗白华论“隔与不隔”

ID:3917471

大小:458.3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5

从王国维接着讲朱光潜、宗白华论“隔与不隔”_第1页
从王国维接着讲朱光潜、宗白华论“隔与不隔”_第2页
从王国维接着讲朱光潜、宗白华论“隔与不隔”_第3页
从王国维接着讲朱光潜、宗白华论“隔与不隔”_第4页
从王国维接着讲朱光潜、宗白华论“隔与不隔”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王国维接着讲朱光潜、宗白华论“隔与不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8年10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Oct.2栅笼27芍第lO期删口姻嘲Teed'a鹩翻l∞e(锄lScienceEdltion)姒·27№r地II从王国维“接着讲":朱光潜、宗白华论“隔与不隔"梅向东(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安庆246133)箝l:’隔与不隔”是王国维的一个重要诗学命题。朱光潜和宗白华都从这一命题。接着讲”,他们荡滚。孵”与。不陌”在王氏诗学中的狭义性,拓开自我诗学话语:他们。接着讲”的方式、程度、内涵、目的等均有不同,但都有其重要的诗学意义。美■词: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隔;

2、不隔中圈分类号:G1383一05文簟标识碍:A文章■号:1003—4730(2008)10一∞79—05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了三组重要诗学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宏壮与优美”、。隔与不隔”。关于“隔与不隔”。有三则明确谈到;白石写景之作⋯⋯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脯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鹫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英阃邵?问“隅”与。不隔”之别,日:陶、谢之诗不腰。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摹。、。空粱蓉燕泥”等二句。修处唯在不箍。镯齐如是。

3、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辫>咏春草上半阔⋯⋯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李池上,汪淹浦畔”,烈隔矣。白石<翠辏呤)。毙建‘。宝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姜姜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刖隔奂。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生牟不满百。常怀千岁优。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木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萄东篙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趸盖四野。天苍苍,夜茫苊.风吹草她见牛羊。”写景如

4、屹,方为不隅(¨。“隔与不隔”是王氏重要的诗学批评概念:“不隔”者,诗词“妙处”所在,表价值肯定;“隔”者,诗词写情、写景之病,表价值否定。就词来说,它们还是对词史的价值判断:五代、北宋词为“不隔”,·收稿B期:2008一07—10作者简介:梅向东.男。安徽宿松入,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南宋以后词则多。隔”;而南宋词即便有。不隔”处,较前前者又“自有浅深厚薄之别”。我们大致可以说.“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对中国古代诗词的价值判断概念。然而,细加考量,王氏“隔与不隔”说却存有这样的问题:其一,何谓“隔”与“不隔”?其

5、诗学内涵是什么?他只言。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如雾里看花”便是隔,而如何是“语语都在目前”、。雾里看花“?并_来有明确界定。其二,更为重要的是,王氏的核心命题是“境界”说,为此提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它们分别对应了。宏壮与优美”两种美感形态,这甄组范畴稃鼓权应,鄂么“隔与不隔”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宏壮与优美”之间有无关系?他语焉不详,也就是说,“隔与不隔”与后两组范畴之同存在鼹显鹄逻辑断裂。正是因“隔与不隔”说存在问题,为朱光潜、宗白华的“接着讲”留下了可能。朱光潜曾说,在20世纪前期他所读过的中国

6、学者的文学批评著作,“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而饱首先注意到的就是。隔与不隔”:“他所说的诗词中‘隔’与‘不隔’的分别是从前人所未道破的。”[2]355但同时又言:。他只是指出一个前入所未道破的分别,却没有详细说明理由。“王氏论隔与不隔的分别,说隔如‘雾里看万方数据·80·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cHD8年花’,不隔为‘语语都在目前’,似有可商酌处。”【2]57这意味着朱光潜既充分体认到“隔与不隔”说潜在的诗学价值,也表明他要从王氏那里“接着讲”。朱光潜《诗论》讨论诗境的分别,就是从隔与不隔谈开

7、的,不过,一开始他就将其纳入了自我诗学语境:“依我们看,隔与不隔的分别就从情趣和意象的关系上见出。情趣与意象相熨贴,使人见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意象模糊零乱或空洞,情趣浅薄或粗疏。不能在读者心中现出明了深刻的境界,便是隔。”他对“隔”与“不隔”作了明晰界定,并予以科学分析:情趣与意象合,则是不隔,则有境界;情趣与意象离,则是隔,则无境界或境界浅。不过接着他就质疑:“王氏的‘语语都在目前’的标准太偏重‘显’。”而“象征派则以过于明显为忌,他们的诗有时正如王氏所谓‘雾里看花’,迷离恍惚,如瓦格纳的音乐。"【2J5

8、7-不隔”诗有可能太过于“显”,不见得是好诗;“隔”诗也可能像瓦格纳的音乐,是好诗;“显’易流于粗浅,‘隐’易流于晦涩”、“但是‘显’也有不粗浅的,‘隐’也有不晦涩的”,两且对“显”与“隐”的要求,也因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同而各异:“有人接受诗偏重视觉器官。一切要能用眼睛看得见,所以要求诗须‘显’,须如造型艺术。也有人接受诗偏重听觉与筋肉感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