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

浅论《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

ID:46736623

大小:6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_第1页
浅论《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_第2页
浅论《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_第3页
浅论《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人间词话》中"W与〃不隔"■汉语言文学浅论《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储旭摘要:王国维《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之说一直稳居其中,其地位仅次于境界说。王国维致力于如何从狩猎古典的隔转化为融合隔与不隔”并结合高尚之人格和天赋之才能,创造岀文学的经典。但是王国维并没有给岀明确的〃隔与不隔〃的定义,本文试图通过书中所列诗句、其美学追求探寻其〃隔与不隔〃的理论内核。关键词:人间词话隔不隔《人间词话》中直接岀现〃隔与不隔〃字样的共有四处。在第80则中他如此写到:〃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仙药

2、,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生年不满百,然而,到底何为〃隔",何为〃不隔〃,静安先生并没有给出明确定义。若从以上诗句分析,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隔与不隔〃实为读之感觉,若读之顺畅,有一泻千里、畅达无阻之感则为不隔,若诗词中多用典故、借代、拟人等手法,需借助注释或已有知识方能理解文意,则为隔。具体说来,常怀千岁忧。“一句写出众人普遍之精神状态,道出人生之真谛。诗人

3、用他灵敏的笔触写下众人的心灵体验,因而能获得人们的情感共鸣,激起读者心中已有的情感因素。此种诗句,无需翻译”自深得其理,含有某种集体无意识。所以称之为〃不隔〃。至于写景之诗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草原下广阔的视野,似盖的天际z茫茫天空下,牛羊在悠闲点缀着无边的山野。读罢,似乎我们脑海里已呈现了这样开阔壮美的景象,语语都在目前。如此顺畅自然之情、之景应为静安先生所说〃不隔〃。正如其所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岀,无矫揉装束之态〃。至于隔之诗句,静安

4、先生举岀白石诗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评:格调虽高,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盖因此几句诗词要么化用前人诗句,要么使用拟人手法,思后方能会诗意,晓诗情。所以给人〃隔〃之感。在不断地借用转换中,〃隔〃之诗句,追求典雅精致,虽不如〃不隔〃之诗句明白晓畅,然亦是使诗句富有文采的一种举动,是文化发展和沉淀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如〃谢家池上,江淹浦畔〃一句,谢家乃晋代谢安、谢玄一门望族,后人多将谢家人事化为诗句,有〃旧时王谢堂前燕〃〃莫把新诗题别处,谢家临水有池台〃等,正是〃谢

5、家〃一词具有了丰富意蕴,逐渐成为感慨王室兴衰、世事变迁的文化典型。因此,正如境界大小无高下之分,〃隔〃与〃不隔〃之诗句应也无高下之分。〃隔〃与〃不隔〃各有妙笔,只是个人风格不同而已。且在—诗一词中,〃隔〃与〃不隔〃之词句交叉排列,使诗词雅俗共存,跌宕起伏,风格多样,更显诗词之可爱。正如欧阳公《少年游》中,〃栏杆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是〃不隔〃,〃谢家池上,江淹浦畔〃乃〃隔〃之句,两者交相分列,既有自然之态,又有典雅之貌。然,静安先生为何如此推崇〃不隔"之诗句呢?这还需从他的美学观去寻找根

6、源。静安先生的美学观深受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影响。在叔本华哲学美学体系中,〃直观〃是一块重要基石。他极其重视直观,认为”真正之善,必不自抽象的知识出,而但出于直观的知识。唯超越个物化之原理,而视己与人皆同一意志之发现,而不容厚此而薄彼。此知识不得由思索而失之,亦不能由思索而得之,且此知识亦非抽象的知识,故不能得于他人而唯自己之直观得之。"诗词乃抒情之产物,是诗人借助客观之物象抒心中之所想,发心中之幽情。直观约指诗人代众人之眼观万物,以灵触之笔发深情,这使得众人读后感觉是自己在畅叙幽情,乐赏万物,与诗人有惺惺相惜之感。所以诗人

7、之得亦是读者之得,彼此之间没有隔阂。因此,静安先生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自觉地以〃能直观〃为标准,他的诗词多半〃明白如画〃。他的境界说中亦有此种观念的影响。因此,静安先生反对在诗词中用代字。他认为z〃用代字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语妙则不必代,意足则不暇代。〃所以他极力推崇苏东坡之词,认为其心中有大气象,为十年或百年才出之天才,所以其词常人不可学。然而静安先生虽赞赏白石词格调之高,然终觉其境界不大,无言外之意。吾亦喜东坡之词,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历史豪情,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之缠绵深情,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蓑烟雨任平生〃之豁达乐观都在用其万古豪情之笔抒写人生之百代常情。盖此几句都应归为不隔之类。而白石之词,总觉需慢慢沉静下来,仔细思考其用何典故,猜测其有何寓意,因而感情不能直达于胸。其写梅花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直写梅花,似隔帘看花,给人茫茫之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