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5——规范答题

古代诗歌鉴赏5——规范答题

ID:39174865

大小:1.65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6-26

古代诗歌鉴赏5——规范答题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5——规范答题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5——规范答题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5——规范答题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5——规范答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5——规范答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规范答题古代诗歌鉴赏(5)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高考题型:炼字型 写景型诗评型意境型一、炼字型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04浙)答案:“空”是徒劳之义,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高考示例(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

2、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步骤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练习操作“未”,“没有”之义,表达放眼万里,未灭入侵者的遗恨;“先”,“已经”之义,表达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空”,“徒然”之义,写出了徒有流泪、无补于时的内心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

3、不满和愤慨。——这三个词概括有力,含义丰厚,流露有心杀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心情。二、写景型全国卷: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答案:描写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似在迎接客船;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如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托出春意之浓。诗人正是这样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春的风光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①总点一笔(如何描写)。③

4、总结:用什么手法(修辞技巧等)②根据句意对景色作铺陈描写高考示例答题要点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1)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清幽,箨龙静静剥落,木笔静静开花都表现了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写白鹭缓缓下翔,虽动态,却给人安详之

5、感。③以声衬“幽”,“鸣蛙”写蛙声喧闹,似与清幽景色对立,其实蛙鸣景更幽。练习操作三、诗评型辽宁卷: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答:①同意。②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

6、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③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高考示例①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②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③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答题步骤①不同意。②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定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

7、限。③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①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②抓住诗句具体分析③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辽宁卷: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江亭夜月送别 唐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片离

8、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吗?为什么?练习操作同意。“乱烟”写出了迷蒙夜色,也写出了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因为与友人分别,心随月光伴友去,只剩下满亭寂寞离情。可见,“寒”字明写江山此夜寒冷,更是诗人心理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