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迁徙与云南边地民族涵化 - 现代人类学通讯

民族迁徙与云南边地民族涵化 - 现代人类学通讯

ID:39201099

大小:242.7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7

民族迁徙与云南边地民族涵化 - 现代人类学通讯_第1页
民族迁徙与云南边地民族涵化 - 现代人类学通讯_第2页
民族迁徙与云南边地民族涵化 - 现代人类学通讯_第3页
民族迁徙与云南边地民族涵化 - 现代人类学通讯_第4页
民族迁徙与云南边地民族涵化 - 现代人类学通讯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族迁徙与云南边地民族涵化 - 现代人类学通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上海2002现代人类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hanghai,China2002年4月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fAnthropologicalStudiesApr.2002民族迁徙与云南边地民族涵化——兼谈遗传学的民族关系研究苍铭(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1)提要: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民族学田野调查,揭示了云南边境部分地区民族融合的历史,力图说明这一地区虽然在生态和文化上具有典型的多样性特点,但许多民族的构成却是多源的。我们在研究民族间的遗传关系时,出现难以解释的结果;或者同一民族,不同研究者的研究得出差异较大的结论,往

2、往是把民族支系或更小民族群体的遗传标记当作整个民族的遗传标记。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解决民族识别遗留问题,探索古今民族关系,揭开古代民族文化之迷有重要的意义。一、云南边疆地区的民族涵化由于云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突出的多样性特征,以及地理上的相对隔绝,人们通常把这一地区的民族都视为“相对隔离群体”。因此,近年关于这一地区的人类遗传学研究有较多的成果发表,该地区也成为国内少数民族遗传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地区。从历史文献的研究来看,澜沧江以西的云南边疆地区,清代以前除滇西以外鲜有汉族人进入,不同来源的少数民族迁徙却十分频繁。民族迁徙往往使一些相对隔离民族群体发生经济、

3、文化甚至血缘的交流。民族间的文化整合,文化人类学、民族学通常称为涵化(acculturation)。历史上,云南边疆地区的民族涵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少数民族间的涵化;二是汉族融入少数民族中;三是少数民族融入汉族之中。1、少数民族间的涵化怒江峡谷内的民族涵化怒江峡谷是云南境内地理上最为与世隔绝的地区,人们通常都认为生活在这里的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白族(勒墨人)是较为隔离的群体,但历史和民族学研究发现,即便是在这样封闭环境中,民族间也发生过文化和基因的交流。独龙族和怒族是峡谷内最古老的民族。从民族分布看,独龙族现在主要分布在怒江峡谷的北端和独龙江流域;怒族分布于怒江峡谷,分为四

4、个支系,他们是:阿龙(贡山)、阿怒(福贡)、怒苏(原碧江)、若柔(兰坪)。其中贡山的阿龙人远古时与现分布独龙江的独龙族是同一民族,由于高黎贡山的阻隔,他们与迁入独龙江的独龙族经济文化逐步减少,而与怒江峡谷内怒族的联系更多,并逐步与怒族产生文化认同感而变成怒族。因此,如果我们在做怒族的遗传学调查时,如果不了解这一历史过程,以阿龙人为怒族的调查对象,所得到的结论可能和独龙族的完全相同。傈僳族迁入怒江峡谷后,怒族和傈僳族发生了较大范围的文化涵化。从明代开始傈僳族先后进行过三次民族大迁徙,从碧落雪山以东迁入怒江峡谷。三次民族大迁徙使峡谷内傈僳族人口远远超过了土著的怒族、独龙族,以及和傈僳族

5、同时迁入怒江的汉族、白族(勒墨支系)的总和。由于傈僳族在人口、经济上的相对优势,以及政治上的控制,一些怒族20现代人类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2)村寨在适应傈僳族进入的过程中,逐渐改操傈僳语,融入傈僳族文化。如福贡县的其朱、埂及、底白、多屋、白布多、达普洛、打幽、利民、巴基、孤打、阿打戛、孟固底、鹿马登、干坡、安基、计却罗、面谷、拉马谷等19个村寨的怒族,到20世纪50年代初已大部分傈僳化。变成了傈僳。原碧江县一区的知子罗、老母登、普乐、果乐等乡的怒族与傈僳族交往更密切,几乎全部改操傈僳语,起居、饮食、服饰均与傈僳族无甚至差别。这些文化特征傈僳化的怒族,很可能遗传特征和原怒族是一

6、致的,和其他傈僳族则有较大区别。勒墨人(白族支系)迁入怒江后,由于澜沧江、碧落雪山、怒江的阻隔,勒墨人与内地白族经济文化上的往来断绝,由于同处于一个狭小的区域,相互间的影响使勒墨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傈僳族、怒族逐步走向一致,与傈僳族长期杂居的村寨,由于与傈僳族通婚,语言、习俗多傈僳化。1932年——1935年福贡设治局调查人口时,因为勒墨人的习俗基本与傈僳族相同,地方官员们就把他们统计为傈僳族。1982年人口普查时,又把他们划为白族,但他们都自称“傈僳勒墨”即变为傈僳族的勒墨人。到20世纪50年代,历史上与傈僳族杂居通婚的勒墨人村寨多改操傈僳语,勒墨话(古白语)只在本民族内部通行

7、,而怒族的语言也仅在本民族内部或家庭内使用。此外,还有一些自称为“怒扒氏”或“勒墨氏”的傈僳族,如碧江二区南熬甲村约阿念自称姓“怒扒”,福贡二区的四阿欠也①说他们的祖先姓“勒墨”,可能这些人的祖先原为怒人或勒墨人,后融合于傈僳族了。福贡马鹿登、马吉的怒族除自称是怒族外,语言和习俗与傈僳族完全相同,已融合在傈僳族②之中。1950年中央访问团二分团访问怒江时发现:“在这个大河谷里住着傈僳族、怒族、勒墨人和少数的藏族、浪速、纳西族、俅人和汉人,其中以傈僳族最多,傈僳语成为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