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ID:39208561

大小:48.0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7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1页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2页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3页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4页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内容提要: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的成就最高,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政治诗、感怀诗、爱情诗三大类。本文通过对这三类诗歌的分析入手来重点讨论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一)政治诗。这类诗歌多是反映诗人对晚唐国运的关心以及在事业上的远大抱负。如《有感》二首和《重有感》三首,诗中对黑暗的现实进行了揭露,表达了早日诛杀宦宦的殷切期望。(二)感怀诗。这类诗多写时代乱离、壮志难酬的感慨。如《安定城楼》中用贾谊、王粲的怀才不遇自比,抒发自己忧时羁旅的哀伤,欲回天地的怀抱和郁有不得志的苦闷。(三)爱情诗。在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爱情

2、诗,这类诗一般都以“无题”为题;有些时截取诗中开头的字为题的,诗中多是抒写爱情的痛苦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精神,如《无题》二首和《夜雨寄北》等。李商隐的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表达了很高的水准,他的政治诗和感怀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尤其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诗歌和爱情戏曲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李商隐政治诗爱情诗感怀诗中国古代文学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极为灿烂的组成部分,诗歌更是这宝库中光茫四射的明珠。它从《诗经》开始,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诗歌不论从形式,还是到内容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盛唐时期达到了鼎盛。到了晚唐诗歌不及

3、盛唐、中唐繁荣,但也出现了许多著名诗人,他们的诗歌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李商隐的作品或反映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面貌,表现出诗人对国事的关心,有做一番事业的抱负;或抒写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或抒写自然界的幽静恬适之美;或对爱情的忠诚和对恋人的怀想。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有很大影响,从晚唐韩倨等人,宋初西昆派诗人,直到清代黄景仁、龚自珍等都在诗风上受过他的影响。除此之外唐宋婉约派词人以及元明清许多写爱情题材的戏曲家,也都向他学习。本文拟从他的政治诗、感怀诗、爱情诗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李商隐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一、政治诗李7商隐是一

4、个非常关心现实政治的诗人,他写了很多政治诗,反映了他对晚唐国运的关心以及在事业上的远大抱负。如《有感》二首和《重有感》三首,就是直接反映了太和九年“甘露之变”的。《有感》诗对李训等人谋诛宦官跋扈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揭露,表达早日诛杀宦官的殷切期望,感情更为痛切。“甘露之变”三年后,诗人又写了《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追溯历史,反映现实,揭露时弊,同情民生疾苦,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的政治诗主要是以咏史形式出现的。如《贾生》就很有代表性。宣宝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坐,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中所用的历史事实是汉文帝深夜召见汉初著名政治家贾谊,向他询

5、问鬼神的本原。诗人不写君主恩遇的表现而是巧妙地从“问鬼神”入手。引发深刻而新颖的议论,在诗人眼里,像贾谊这样有政治才能,有极大抱负的人才,理应受到恩遇,应该是治国之能臣,怎能是夜半不问“苍生”而谈鬼神呢?这就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能赏贤用贤的腐朽本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敏感性。咏史诗是李商隐政治诗的典范之作,一般都是通过题写历史事件来抒发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在具体表现手法上,有借古喻今,托古讽今,以古鉴今等几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无论哪种形式,都是比兴寄托艺术技巧在咏史诗中的实际运用。如《筹笔驿》一诗写道猿鸟将疑畏筒书,风云长为护储胥。继令

6、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文吟成恨有余。这首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可以与杜甫的咏怀诗相提并论。在诗中,诗人通过对筹笔驿这一古战场的游览、凭吊,在称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的同时,又对他的壮志难酬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诗中写道,虽然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胜过管仲、乐毅,而且六出歧山,兴兵伐魏,用兵如神。但是他正好生在末世,蜀国此时是上有昏庸无能的后主刘禅,下缺像关羽、张飞这样的贤臣大将,即使诸葛亮再努力,最终也不能挽回国破家亡的历史命运。而诗人笔下的蜀国历史,正是当时晚唐黑暗现实的真实写照。当时

7、晚唐7君主昏庸无能,在作者短暂的一生中,就经历了三朝君主,朝廷内部腐败不堪,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像当时颇有才干的宰相李德裕,也受客观环境的局限而难施抱负,反遭打击迫害,客死他乡。而作者本人,也成为当时牛、李两党相争的牺牲品。从这首咏史诗来看,诗人的写作技巧是极为高妙的,他并不局限于对历史人物诸葛亮这一典型及其事迹的议论,而是针对当时社会的现实,把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自然而然地贯穿于诗篇中的壮志难酬的诸葛亮身上,通过这人物的形象刻画和议论,加以引申和发挥,画龙点睛,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现实感,使寓意更深一层;几个典故的巧妙运用,更使诗歌的主题进

8、一步升华,寄托深远,耐人寻味。像这样的政治诗以咏史出现的还很多,如《瑶池》借周穆王故事讽刺唐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