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必修1第一课时课件

三年级语文必修1第一课时课件

ID:39222239

大小:1.31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27

三年级语文必修1第一课时课件_第1页
三年级语文必修1第一课时课件_第2页
三年级语文必修1第一课时课件_第3页
三年级语文必修1第一课时课件_第4页
三年级语文必修1第一课时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必修1第一课时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王维(701~761)唐代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王维诗歌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蒲州人(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年少时曾离开家乡远在长安谋取功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生平简介王维,701年生,761年逝世,祁(今山西祁县)人。唐诗人、画家。字摩诘。北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

2、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féngbèi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Zhūyú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yì课文朗读朗读欣赏[注释]1.九月九日:2.忆:3.山东:4.异乡:5.为异客:想念。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他乡、外乡。作他乡的客人。指阴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佩带茱萸、喝菊花酒的风俗。pèi[注释]6.逢:7.倍:8.登高:9.茱萸(zhūyú):遇。格外。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

3、香味,茎可入药。qiáojīng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评析】【课后练习】读诗句,注意带点字,说说句的意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我会说诗人漂泊

4、他乡,举目无亲,平日里常常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时,远在他乡的莘莘学子,用诗句对家里的亲人说:“_每逢佳节倍思亲___”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___”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___”【填字练习】加()()补记()()诵相()技()倍背逢缝忆艺【选做题】回忆学过的表达

5、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并背诵出来。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拓展学习】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思念故乡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忆yì忄乙返回【字结构】逢féng夂丰辶返回【字结构】倍bèi

6、亻立口返回【字结构】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