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理论的伦理考量

委托代理理论的伦理考量

ID:3922947

大小:229.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5

委托代理理论的伦理考量_第1页
委托代理理论的伦理考量_第2页
委托代理理论的伦理考量_第3页
委托代理理论的伦理考量_第4页
委托代理理论的伦理考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委托代理理论的伦理考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3卷第3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3No.32006年8月Journ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Suzhou(SocialScience)Aug.2006X委托代理理论的伦理考量庞永红(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管理学院,重庆400044)摘要: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主要研究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市场参与者的经济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以及激励约束机制问题。代理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有其伦理的合理性,也有

2、其伦理缺陷;需要切实解决代理问题的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及伦理理论依据等相关问题。关键词:委托代理理论;道德分析;伦理考量中图分类号:B82-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95(2006)03-0046-06一、委托代理问题的道德分析1、代理问题)))/道德风险0与/逆向选择0委托代理理论(theprincipal-agenttheory)是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新制度经济学所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它主要研究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市场参与者的经济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以及激励约束机制问题。所谓委托代理关系,是指

3、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一种责任、风险分担、收益分享的关系。用詹森和梅克林的话说,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一个人或更多人(即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人(即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包括把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1]5-6人。0随着现代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化分工渗透到了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而这种分工又大多表现为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例如,诉讼人把诉讼事务委托给具有专业知识的律师从而产生了诉讼人与律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把国有资产的经营交给国有企业的经理,还有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等,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委托代理

4、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委托代理关系大量地表现为股份公司中资本所有者和企业决策者(董事会、总经理或经理)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管理层次上。委托代理关系的实质是企业所有者放弃了对企业的直接经营权,委托自己挑选的代理人进行经营,并设计一种机制或合同,能给代理人提供某种刺激和动力,使其按有利于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去努力工作,委托人向代理人支付报酬。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存着代理人有可能不完全贯彻委托人意图,为追求个人目标利益而牺牲资本所有者目标利益的所谓/代理问题0(Agen

5、cyProblem)。代理问题主要有两种典型的表现形式:/道德风险0(MoralHazard)和/逆向选择0(AdverseSelection)。/道德风险0是指经济主体一方可能发生违背道德规范,在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损害另一方利益的行为。即交易双方在交易协定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诸如/出工不出力0、/假公济私0等背德行为。在现代股份公司,股东雇佣经理(签约)以后,股东无法观测到经理的努力程度而只能观测到经理的部分经营成果,如利润、销售额等,并且这些可观测到经理的

6、努力程度并不完全是经理努力的结果,它还受到客观市场条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股东无法完全分辨究竟是经理的努力还是随机因素决定了企业绩效。也就是说,经理在签约以后拥有股东所没有的关于自己努力水平和内部经营情况的私人信息,从而具有信X收稿日期:2006-04-10作者简介:庞永红(1966-),女,重庆人,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46息优势,他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优势来损害股东的利益,如侵蚀投资者资金、增加在职消费等,这就是道德风险。在企业中,道德风险的另一种重要表现是,经理(或雇主)与员工(或雇员)签约后,员工(或雇员)利

7、用经理(或雇主)所无法获得的自己努力程度的私人信息而进行偷懒的行为。/逆向选择0(AdverseSelection)指经济主体一方采用隐瞒或者谎报真实情况的方法,谋取不该占有的职位和不该得到的利益。即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收益而使另一方受损,那么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很明显,道德风险问题存在于契约签订以后,而逆向选择问题存在于契约签订以前。在上面的/股东-经理0不对称问题例子中,我们强调了股东在和经理签约以后由于无法观察到经理的努力程度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发生在签约以后的信息不

8、对称问题。在这里,我们暂时忽略了股东和经理在签约以前的信息不对称,假定股东在签约以前了解经理的工作能力、教育水平等私人信息。而事实上,一般来说,股东很难在签约前拥有关于经理工作技能、教育水平等完备的私人信息。股东和经理在签约前也是信息不对称的。这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