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

ID:39229672

大小:282.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6-28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_第1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_第2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_第3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_第4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节主要内容:一、阴阳学说的形成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阴阳学说的形成--霒陽阴阳的概念大约形成于西周。西周时期的诗歌中已有“阴阳”一词的多处记载,如《诗经·大雅》中就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的记叙。《周易》中的易卦由阴爻(--)和阳爻(─)组成。“--”表示阴;“─”表示阳。阴爻和阳爻分别以符号的形式标示了阴阳的概念

2、。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开始将阴阳概念应用于医学理论之中。如《左传·昭公元年》记载的“六气病源说”。《黄帝内经》中有<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别论>等篇专论阴阳。《周易·系辞上》即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来说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生成及其阴阳属性。(一)阴阳的概念(二)阴阳的特性(三)阴阳之间相互关系1.阴阳的交感2.阴阳的对立制约3.阴阳的互根互用4.阴阳的消长平衡5.阴阳相互转化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朝向日光则为阳,背向日光则为阴。阳→温暖→明

3、亮→运动→上升→男↗↘日“阳,……山之南,水之北也。”↘阴→寒冷→晦暗→静止→下降→女(一)阴阳的基本概念1、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也可转化为阴。(2)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即属阴或阳的事物还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昼夜分阴阳。(3)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过比较而划分的。若比较的对象发生了改变,那么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可以发生改变。(二)阴阳的特性昼夜阴阳图午卯酉子上午下午前半夜后半夜2、阴阳的相关性相关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同一范畴

4、、同一层次的。即这些事物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如正与邪、敌与我,天与女即无法用阴阳划分。3、阴阳的普遍性普遍性是指阴阳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阐释宇宙间各种客观事物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关系。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4、阴阳的规定性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水火为阴阳属性的标志,故有“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之说。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称为本体阴阳将人体中具有外向、弥散、推

5、动、温煦、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而将具有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5、阴阳与矛盾共同点:均为哲学概念;均表述对立统一涵义。不同点:(1)产生时代时代不同:阴阳属于古典朴素唯物论;矛盾隶属与辩证唯物论。(2)适用范围的差异:阴阳仅适用于阐释客观事物与现象,适用范围较窄;而矛盾既可用于客观世界,亦可用于主观世界。(3)规定性的差异:阴阳有规定性;矛盾无规定性。(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交感2、阴阳的对立制约3、阴阳的互根互用4、阴阳的消长平衡5、阴阳的相互转化1.阴阳交感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

6、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交感合和,产生云雨、雾露、雷电,滋生宇宙万物,并推动着它们的发展和变化。阴阳交感是在阴阳二气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阴阳交感是下述各种阴阳关系的基础。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冲气以为和”。2.阴阳对立制约(1)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正是由于阴与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

7、发展和变化。(2)举例: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②医学:人体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是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结果。如人体中的阳气能推动和促进机体的生命活动,加快新陈代谢;而人体中的阴气能调控和抑制机体的代谢和各种生命活动,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而达到协调平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

8、于亢盛,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