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

ID:39229738

大小:993.32 KB

页数:89页

时间:2019-06-28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_第1页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_第2页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_第3页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_第4页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透穴刺法多针刺法深浅刺法运动针刺法第一节临床常用刺法中医药大学院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谭声定:13017281174QQ微信:434405310一针透两穴或一针透多穴治疗疾病的刺法。1.直透法操作:直刺进针,由甲穴向其对应的乙穴透刺,刺入甲穴得气后,继续刺入乙穴,得气后实施相应手法。应用:①表里两经直透:治疗表里两经病症。②邻近经脉直透:治疗邻近经脉病症。一.透穴刺法(一)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1.精简用穴2.扩大腧穴的主治范围3.促进经气传导一.透穴刺法(二)临床特点1.透穴深度以相关穴位得气为度,不必刺穿乙穴皮肤,也不一定要透达乙

2、穴的表皮下。2.透穴进针时要避开血管、骨骼、肌腱、内脏,进针缓慢,注意方向和深度,防止针刺损伤组织器官。3.透穴刺法手法要轻柔缓慢,透皮后缓慢进针,捻转角度与力度宜小,透刺穴位得气后,用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4.因人施术。年轻体壮、针刺耐受性强、针感迟钝者多用本法;年老体弱、针刺敏感者慎用本法;孕妇、婴幼儿忌用本法。一.透穴刺法(三)注意事项在病变局部或腧穴处,用多支毫针刺入施术的方法。1.原文:《灵枢·官针篇》:“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2.操作方法先在患部痛点正中(或反应点,或某一腧穴)直刺一针(主针),再在该针旁边0

3、.5~1寸处向痛点正中斜刺一针(辅针),针尖朝向并靠近主针,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手法1分钟。促使针感向四周扩散。3.临床应用本法治疗“留痹久居”,即病位固定不移,病灶较小,缠绵难愈的痹痛。(一)傍针刺二.局部多针刺法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两侧各斜刺一针的刺法。1.原文:《灵枢·官针篇》“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2.操作方法用3支等长毫针,先在痛点中心直刺一针(主针),得气后行针1分钟;再用2支毫针在其两侧(上下或左右)1~1.5寸处向痛点中心斜刺(辅针),得气后行针1分钟。促使针感向深层或四周扩散。

4、3.临床应用病位较深的寒湿痹证与疼痛。如梨状肌损伤以环跳穴为主针齐刺;腰痛取腰阳关、大肠俞三针齐刺。(二)齐刺二.局部多针刺法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刺法。1.原文:《灵枢·官针篇》“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2.操作方法先用1.5寸毫针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主针),得气后捻转行针1分钟;再用4支毫针(1.5~3寸)在其上下左右各1~2.5寸处朝病变中心斜刺或沿皮刺(辅针),得气后行针1分钟,使针感向四周扩散。3.临床应用本法治“寒气之博大者”,即病位较浅,病灶较大的疾病。(三)扬刺二.局部多针刺法在扬

5、刺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针向病变中心刺入的刺法。1.操作方法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在其四周边缘处向中心斜刺或平刺4~8针(根据病灶面积确定针数,多采用长针)。得气后捻转行针,留针20~30分钟,隔5~10分钟捻针1次,促进针感向四周扩散。2.临床应用范围较大的肿块、疼痛、麻木、皮肤病。(四)围刺二.局部多针刺法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实施深浅不同的刺法。病位有皮、脉、肉、筋、骨之分,在刺法上也有相应的区别。①原文:《灵枢·官针篇》:“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素问·刺要论》:“刺毫毛腠理无伤皮。”②操作:用短毫针轻浅点刺皮毛,不透皮,勿出血。③应用

6、:浅表疾病、小儿疾患。如小儿腹泄,可轻浅点刺水分、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穴。(一)毛刺、直针刺、半刺三.病位深浅刺法1.毛刺①原文:《灵枢·官针篇》:“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毛,此肺之应也。”半与全相对,半刺指进针半途而止,不深入,浅刺针,快出针,不伤肌肉,定位于皮毛,如同拔出毫毛一样。②应用:浅表疾病、小儿疾患。△目前的梅花针法为毛刺,半刺法发展而来2.直针刺①原文:《灵枢·官针篇》:“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直并不是指进针90º的直刺,而是针尖直对病所。②操作:押手捏起穴位两

7、旁皮肤,刺手针尖朝病所沿皮刺入③应用:浅表病症。(“寒气之浅”)三.病位深浅刺法(一)毛刺、直针刺、半刺3.半刺4.注意事项(1)毛刺与半刺均为浅刺疾出,但毛刺较浅,浅刺勿透皮,不出血;半刺较深,浅刺透皮后快速出针。(2)毛刺与半刺均治疗浅表疾病、小儿疾患,激量较小不留针,要求取穴较多,一般可取5~15个穴位,不然难以构成有效刺激量。(3)直针刺法发展为现代的沿皮横透法,可酌情留针。(一)毛刺、直针刺、半刺三.病位深浅刺法1.浮刺①原文:《灵枢·官针篇》:“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②操作:斜刺进针至肌肉浅层施术。③应用:风寒束

8、表引起的肌肉拘急疼痛、全身酸困不适、肌肤麻木不仁等;或扭伤导致肌肉浅层的疼痛、麻木不适。△浮刺与毛刺、半刺均为浅刺法,但毛刺浅刺皮毛而不透皮,半刺浅刺疾出而透皮,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