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总 复 习2

有机化学总 复 习2

ID:39234365

大小:886.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6-28

有机化学总 复 习2_第1页
有机化学总 复 习2_第2页
有机化学总 复 习2_第3页
有机化学总 复 习2_第4页
有机化学总 复 习2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总 复 习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醇酚醚主要内容醇类化合物,类型及命名醇酚的制备(烯烃水合、卤代烃水解,醛酮与格式试剂的加成等)醇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消除反应、二元醇的性质)酚的化学性质(酸性、酚羟基的反应、芳环上的反应)10.6.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10.6.2与氢卤酸的反应10.6.3与三卤化磷和亚硫酰氯的反应10.6.4与酸的酯化反应10.6.5醇的脱水反应10.6.6醇的氧化和脱氢10.7.2二元醇的性质邻二醇与HIO4的反应频哪醇(pinacol)重排反应醇的化学性质Lucas(卢卡氏)反应:与氢卤酸的反应与卤化磷的反应与氯化亚砜(SOCl2)的反应制备卤代烃产率较高且不发生重排醇脱水成烯(醇的b-消除)

2、Zaitsev消除取向H+催化:有重排Al2O3:不重排醇的氧化用常见的强氧化剂(HNO3,KMnO4/OH-,K2Cr2O7/H2SO4)氧化致最终产物可控制反应条件使伯醇氧化反应终止在醛。如:沙瑞特试剂(CrO3.(C5H5N)2)。PinacolPinacolone(频哪酮)Pinacol重排机理:频哪醇(四烃基乙二醇)重排二元醇的选择性氧化酚羟基的反应(1)酸性(2)酚醚的生成(3)酯的生成(4)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酚环上的反应(1)卤代反应(2)磺化反应(3)硝化反应(4)Friedel-Crafts反应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的酸性pKaNaOHNaHCO3~5~10~18溶溶溶不

3、溶不溶不溶环上取代基对酚羟基酸性的影响吸电子基使酸性增强给电子基使酸性减弱例如: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C与三氯化铁显色酚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大多数酚能起此反应,故此反应可用来鉴定酚。酚的鉴别:与溴水的反应第十章醛和酮主要内容:醛酮的制备方法醛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亲核加成α-氢原子的反应羰基的氧化和还原11.6.1羰基的反应活性11.6.2羰基的亲核加成(1)与氢氰加成(2)与亚硫酸氢钠加成(3)与醇加成(4)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5)与Wittig试剂加成(6)与氨及其衍生物加成缩合11.6.3α-氢原子的反应(1)α-氢原子的酸性(2)卤仿反应(3)羟醛缩合11.6.4氧化

4、和还原(1)氧化反应(2)还原反应(3)Cannizzaro反应(岐化反应)醛和酮的化学性质反应活性顺序为:甲醛>脂肪醛>芳香醛>脂肪族甲基酮>其它脂肪酮>芳香酮吸电子基团使反应活性增强,推电子基团使反应活性降低AD(1)与氢氰酸加成加碱时,反应速率加快,制备α-羟基酸(2)与亚硫酸氢钠加成反应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七元环以下的脂环酮可用于鉴别缩醛(酮)半缩醛(酮)(3)与醇的加成——缩醛(酮)的形成不断除去例:生成缩醛(酮)环状缩醛(酮)较易生成一般不稳定碱性和中性中稳定可用于保护羰基产物名称:羟胺:NH2-OH肼:NH2-NH2苯肼:NH2-NHC6H5氨基脲:NH2-NHCONH

5、2(6)与氨及其衍生物加成缩合(1)羟醛缩合反应例:醛或酮b-羟基醛(酮)a,b-不饱和醛(酮)11.6.3α-氢原子的反应(2)卤仿反应应用:有机分析:鉴定甲基酮(醛)(碘仿试验)有机合成:通过甲基酮合成少一碳的羧酸卤仿卤仿反应鉴别制备羧酸醛的氧化反应温和氧化剂:Ag(NH3)2OH(Tollens试剂,银镜反应)Cu(OH)2/NaOH(Fehling试剂)优点:不氧化C=C应用:醛类化合物的鉴定分析银镜红色沉淀a.氧化性:Tollen’s>Fehling’sTollen’s可氧化所有的醛(包括芳甲醛)Fehling’s只氧化脂肪醛用途:鉴别醛酮催化氢化:催化剂Ni、Pt、Pd分子中

6、的碳-碳不饱和键也被还原金属氢化物还原选择性还原剂:LiAlH4、NaBH4分子中的碳-碳不饱和键不被还原a)羰基还原为醇羟基醛酮的还原反应Clemmensen还原法:适用于还原芳香酮,是间接在芳环上引入直链烃基的方法。(b)还原为亚甲基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没有α-H的醛在浓碱的作用下发生自身氧化还原,生成等摩尔的醇和酸的反应称为康尼查罗反应。(C)歧化反应第十二章羧酸及其衍生物主要内容:羧酸的结构、命名羧酸的酸性、羧酸衍生物的生成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及命名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水解反应,醇解反应,胺解反应)羧酸衍生物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羧酸衍生物的还原反应羧酸

7、的命名酸性比较+I(推电子)效应使RCOOH酸性减弱,-I(吸电子)效应使RCOOH酸性增强。-I效应强弱次序:NH3+>NO2>CN>COOH>F>Cl>Br>COOR>OR>OH>C≡CR>C6H5>CH=CH2>H+I效应强弱次序:O->COO->(CH3)3C>CH3CH2>CH3>HOR、OH连在碳链上属吸电子电子基,连在芳环上是给电子基团比较化合物的酸性强弱顺序:ABDCBCAD羧酸衍生物的生成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