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说课稿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说课稿

ID:39238379

大小:24.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8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说课稿_第1页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说课稿_第2页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桂林山水》说课稿一、说教材《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热爱山水,表达情感”。本文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描写方法,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和山的奇、秀、险的特点,赞叹了桂林山水的锦秀壮丽,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本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是学生学习写作,学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典范。四年级学生对大自然和山水的接触较少,大部分学生不熟悉桂水,但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本课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课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波澜壮阔”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

2、文,背诵全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的熏陶。3、学会具体描写景物特点的修辞手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本课将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学生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精读第1、2自然段。第二课时,继续品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领悟写法。二、说教法教学之道,重在启发,贵在引导。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的达成三维目标的要求,本课采用以下几种教法来进行优化组合:1、想象教学法:打开想象的大门,可以创造一个世界。在课文第3自然段的教学中,

3、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与文本对话,再现桂林山水的美好画面,更好地欣赏作者笔下的桂林山水。2、品词析句法:一篇好文章就像一杯经过多道工序泡制的好茶,需要细细品味,方可尝尽最后一丝清甜。在第3自然段的教学中,让学生研读重点词句,体会语言美,学会生动形象地对景物的具体特点进行描写。三、说学法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而正确的学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因此,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1、圈点批注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品读课文中,及时标记读到的好词好句,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不懂的地方及时批注,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2、仿写拓展法:学以致用,

4、学为己所用,学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用语文。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用“融比喻于排比”等句式进行写景。此外,本文还用到朗读法、直观教学法等方法,我将在以下教学流程中进行阐述。四、说教学流程布鲁纳提出,世上不存在唯一的最优教学程序,只能从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出发,设计与之相称的理想化程序。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1、复习巩固,导入学习:教师与学生交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说出漓江水。检查第2自然段的背诵情况,加深对漓江水的印象,进而转入对山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方式,既巩固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精读课文,体会情感首先,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第3自然

5、段,并思考这个段落写了什么内容,理解大意。其次,老师通过提问,“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边读边想在课文中画出”,进而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阅读背景,理解“屏障、怪石嶙峋”等关键词。德国著名作家席勒指出,想象越生动活泼,就更多地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强烈。我将向学生展示桂林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品读文中写桂林山的句子,想象山的“奇、秀、险”,并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接着,继续学习第4自然段,学会把山水联系起来进行观赏,感受桂林山水的天下第一,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然后,指导全班同学在体悟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读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最后,通过比较句子,引导学生学

6、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学习文中如何用排比和比喻来写出景物的特点。紧接着要求学生用写桂林的山的方法描写操场的小花园,及时巩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全文回顾,提炼思想请全班同学自由朗读全文,说说作者赞叹桂林山水的锦秀奇特外,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4、指导学生在明确文章大意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4自然段。5、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泰、障”等汉字。6、小结回顾本堂课的全部内容。7、布置作业:a、背诵全文。b、课后选择一处景物进行观察,抓住其特点。五、板书设计:板书是师、生、文本三者对话的结晶,以少胜多。本课时板书设计如下,这样板书更直观地呈现桂林的山“奇

7、、秀、险”的特点,简洁明了,利于学生学习。桂林山水奇秀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