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ID:39246104

大小:840.45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6-28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_第1页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_第2页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_第3页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_第4页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肾病内科:张舒榕2017年8月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静脉输液静脉输血皮内/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饲法静脉输液发热反应药物外渗急性肺水肿空气栓塞静脉炎静脉输液原因:输入致热物质临床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脉速等。一、发热反应:一、发热反应预防:严格掌握输液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严格无菌操作认真检查药品外观情况严格“三查八对”注意配伍禁忌加强巡视静脉输液一、发热反应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该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2.报告医生遵医嘱用药3.就地抢救,必要时心肺

2、复苏4.记录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5.及时报告药剂科,必要时报护理部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静脉输液二、药物外渗原因: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针头移位临床表现:轻度炎症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疼痛。重度炎症改变: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静脉输液二、药物外渗预防:静脉输液时选择合适的血管根据患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输注化疗药、血管活性药等时,应先用盐水建立静脉通道加强宣教加强巡视,密切观察。静脉输液二、药物外渗

3、处理:1.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液体输入,必要时用注射器接原针头抽吸外渗药液2.及时报告医生及护士长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适当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静脉输液三、急性肺水肿原因:输液速度过快;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者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罗音,心率快切节律不齐静脉输液三、急性肺水肿预防:遵医嘱或者根据患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加强巡视,保证输液安全处理:

4、1.高浓度吸入经过30%-50%乙醇湿化处理的氧气,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轻缺氧症状2.遵医嘱用药3.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完善各项记录静脉输液四:空气栓塞原因:静脉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临床表现: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机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静脉输液四、空气栓塞预防:输液前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及时巡视,及时更换液体处理:1.当发现空气进入人体内时,立即夹闭静脉管路,

5、防止空气进一步进入2.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同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3.立即给患者吸氧4.遵医嘱用药5.患者病情稳定后,详细据实记录空气进入的原因、空气量及抢救处理过程6.观察并记录,直至证明患者完全脱离危险为止静脉输液静脉输液(五)静脉炎原因:(1)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2)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过粗过硬留置时间过长;输入各种输液微粒(3)无菌操作不严格(4)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等。临床表现(1)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2)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3)坏

6、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4)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静脉输液(五)静脉炎预防: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2、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3、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4、加强巡视。处理: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行湿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超短波物理疗法。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静脉输血(一)发热反应原因:1.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2.免疫反应:输血时

7、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的患者或经产妇中。3.输血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临床表现: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h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h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静脉输血(一)发热反应预防及处理: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器具,有效预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