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刀法技法

篆刻刀法技法

ID:39248687

大小:19.8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8

篆刻刀法技法_第1页
篆刻刀法技法_第2页
篆刻刀法技法_第3页
篆刻刀法技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篆刻刀法技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篆刻刀法技法——群友枣庄~于适老师著篆刻是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刀法则是从书至刻的最终表现效果优劣关键所在。实质上,古今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如现代人临摹汉印,铸印用双刀,凿印用单刀,而最初的印章并没有具体刀法指归。何震之后始有明确刀法之说。自明末清初以来,经过若干名家传述,刀法大致分为十三种,分条叙述,虽有见地,但其中难免语词玄虚,甚至有时常使后学者莫名其妙,很多工具书上讲摆刀、埋刀、舞刀和留刀,实际上只是运刀具体过程中的发挥应用,不应该单独列为名目,因而有混淆视听之嫌。对于初学者而言,没有必要过多纠缠于此。其实刻印用刀归纳起

2、来不外冲刀与切刀两种,如果运用得宜,掌握轻重缓急,在石质多样性的前提下即可创造出丰富的笔画形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得心应手。冲切二法实源于一脉,发端于何震,自朱简之后分流。由此而言,切刀源于冲刀,成于朱简,最终在丁敬手中发扬光大,成就风行天下二百余年的“浙派”。切刀可以着意刀痕波折,表现金石味。“西泠八家”主切刀刻印,自丁敬始并非一成不变,存在不断递进和演化的过程。切刀的高难度在于运刀过程中要不断调整行刀方向,如果把握不好,不善于经营,很容易出现“锯齿燕尾”的弊病习气。如今印人大多使用冲刀,切刀式微,也有冲切兼用者,纯用切刀极少,一般

3、只是在修饰时用。篆刻与书法相比,有一个修饰过程,但也不能多修,能不修尽量不要修,以免削蚀成病。在行刀过程中,其实很多基本修饰技巧,实际上包含在古人所提出的摆刀、舞刀、埋刀、覆刀、留刀和补刀等在内,本质上是在冲刻过程中强化微调动作。比如说埋刀,是指刀口尖角入石深一些,刻粗线条白文尤其所用多。补刀顾名思义,即将印面中多余或不足的部分去掉,与复刀不尽相同。复刀是指刀杆垂直于印面切削,在同一方向和痕迹中重复相同的动作。摆刀是指在运刀过程中左右摆动刀杆。留刀是冲刻过程中控制好速度与节奏。篆刻行刀要善留,不足可以补全,冲过头则须重来,所以必须时

4、时注意留刀,尤其是笔画起止、衔接和转折处。篆法、刀法和章法,究竟哪一种最重要,历来说法不一。笔者在创作实践中始终将篆法放在首位。当然,个性印风也必须立足具有个性的刀法。刀法、篆法和章法三者不能孤立地看,实质上三者密不可分,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真要对篆法、刀法和章法进行排列的话,笔者认为依照篆法、刀法和章法的顺序可能更适合一些,刀法与章法存在不同习惯,但不是根本区别,章法变化相对弹性更小。篆法是塑造自我印风关键唯一的突破口。但谈论刀法,不能只唯刀法而论。这是个大前提,舍弃了这个前提,刀法就失去了支撑。齐白石篆刻中篆书与刀法相得益彰,

5、不能分开,许多后学者仅得皮毛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单纯注重刀法,轻视篆法,一味直冲,就失去神采内质。相比较而言,冲刀法更有利于表现篆法书写意趣,自然受到更多印人青睐。但如果将冲刀理解为只是一冲而过的水平运动就大错特错,实际上在冲刻过程中,运刀仍然有细微变化,也存在着垂直运动,通过运刀深浅及轻重调整实现线条变化。回顾整个篆刻史,以冲刀法表现笔法存在着一条发展着的清晰脉络:朱简首用细碎切刀来表现笔意,但是切刀在当时还没有定型。邓石如提出“印从书出”理念之后,以清新流利的冲刀来表现婀娜多姿的篆书笔意舒展之美。吴让之发展了邓石如,其驱刀如笔的高超

6、技巧便是明证。赵之谦提出“古人有笔犹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对刀法表现笔意已经非常明确,将朱简印论中所提倡的“刀法所以传笔法”更加具体化,到吴昌硕手中表现更加完善。吴昌硕刀法冲切兼用,刀痕尽掩,用刀最高境界在于对笔意的传达,可以意会笔法。齐白石在这一方面也很突出,这种优势是建立在自身书印风格统一的基础之上的。冲刀如果按照轻重、方向及角度的不同变化,又可分为单刀、双刀、正刀和侧刀等。单刀即冲刻中不复刀;双刀是按相反方向来回行刀。书法运笔中有中锋、侧锋之说,用刀侧正锋与执笔类似。正锋持刀入石即是刀口与石面接触时,接触印面处不歪斜,保持垂

7、直关系,刻划时刀口行割于笔画中央,使刻出的笔划两面呈斑剥之状。侧锋则是刀口着石后,与印面存在一定的角度。刀干向左或向右倾斜,只有一面刀锋贴近印石,刻出来的笔划,一面光洁,一面斑剥。正锋刻出笔划相对细一些,侧锋刻出的笔画较宽。正侧宜兼用,视印面整体艺术效果而定。刀口接触印面初始,谓之起刀。一般说来,如果起刀尖锋或露锋过多,容易形成雷同和气息不含蓄的毛病。尤其是并列笔画很多时,起刀角度要注意变化。如果有两条以上并列或平行的线条,可以通过轻重与残破来达到变化的目的。笔画转折处或衔接处要注意留刀,切忌形成圭角,自然而然,因为收刀最忌变成“燕

8、尾”。为避免尖锋过多,常见的有三种办法,一是用复刀法,但只冲刻一段,自笔画中部开始行刀,有意识地不刻满;二是在近笔画末端处反向行刀,稍有补刀即可;三是最简洁的办法,可以在近收刀时轻摆刀杆而出,稍斜作上挑状方向行刀,即能达到避免单刀冲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