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篆刻刀法分析

齐白石篆刻刀法分析

ID:43755359

大小:1.38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0-13

齐白石篆刻刀法分析_第1页
齐白石篆刻刀法分析_第2页
齐白石篆刻刀法分析_第3页
齐白石篆刻刀法分析_第4页
齐白石篆刻刀法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齐白石篆刻刀法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齐白石篆刻刀法分析内容提要:本文依据可靠的文献记载结合传世标准印作,细致分析了齐白石篆刻时的执刀方法和运刀手势,探讨了…些对齐白石篆刻手势的错误理解及其原因。山此进一步提出从印面、印蜕等条件出发来分析运刀方向,确定刻者手势,并运用此方法在齐白石篆刻辨伪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齐白冇的篆刻以雄悍直率、生辣猛劲、酣畅淋漓为主要艺术特征,而形成这种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独特的单侧冲刻的“单刀法”。篆刻中所说的“刀法”,广义地说,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执刀方法(硬笔式、毛笔式、握拳式等)、运刀手势(由右向左、由内

2、向外等)、行刀方式(切刀、冲刀等)、入刀方向(单刀法、双刀法)等等。所谓“单刀法”,是指刻时入刀的一种方式,也可称之为"单侧入刀法”,它是相对双侧入刀的“双刀法”而言的。简单地说,刻一个笔画,在线条的一侧先刻一刀是一个方向,然后将印面旋转180度,在另一侧再刻一刀,因有两个方向,所以称为“双法”。而“单刀法”则是在刻完第一刀后不旋转印面,宜接按同一方向在线条另一侧下刀刻线,甚至在刻白文线条时仅用一刀完成一条线。[1](图1)和对而言,“双刀法”所刻线条的两侧都是背线刻的,所以都是光滑的,细微处也易于控

3、制,通常显得比较工稳;而“单刀法”所刻线条•侧为背线刻,是光滑的,另一侧为向线刻,是毛糙的,常常一刀即刻一线,注重线条的气势,显得生辣果敢。衣7J法孩寸自丈单刀法妻】自丈衣刀法未st单73法刻自丈齐白石是世所公认的“单刀法”篆刻的确立者和典型代表,研究他的“单刀法”的手法和特点,对理解、借鉴他的艺术手法和鉴定他的传世印作,都具有十分重耍的意义。一、齐白石篆刻刀法的分析齐口石篆刻起步较晚,他的《口石老人自述》中说自己从32岁开始刻印[2],其后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3]:—,32至41岁,仿浙派;二,41

4、至60岁,仿赵Z谦;三,60至70岁Z间,取汉隶碑篆法,开创自己的篆刻面貌;卩L],70岁以后,参以秦权量铭文,达到口身篆刻艺术高峰。大约在上述的第一第二阶段,齐白石篆刻的刀法仍然是“双刀法”。如其子齐良迟所说:“我父亲刻图章,早年学的是秦汉印,后来是西泠八家,刻法都是双侧入刀。”[4]但到60岁以后,随着自身艺术风貌的确立,“单刀法”也趋向定型和成熟。关丁他的这种刀法,从执刀到运刀,有一系列精确的记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刻小图章的时候,父亲(齐白石)常常是左手持印,大拇指捏着一侧,余三指捏在另…侧,小

5、指垫在石头底下。刻大一点的图章时,就四个指头在一侧,图章放在桌子上,右手呢,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着刀子,无名指抵在石头的边上,小指呢,紧靠在无名指下。刻的时候,这小指抵在无名指下不动,靠大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的力量向前推刀。齐良迟[5]以拇指与食指、中指掐紧刀杆,中指略往下按,无名指与小指撑住印的右侧边缘,用刀从怀内向怀外直刻,此法最适于冲刀,亦沉着有丿J。齐白石先生常用此法。娄师白⑹(齐白石)刻印的方法是,刀子在刻印的时候,总是刀身向右偏,这样,刻的时候便于观看,每刻一个笔划,都跟写字时的用笔方

6、向相反,即从下往上刻,遇到横笔划时,将横笔划转向“竖”位,仍按照刻竖笔的方法从下往上刻。如果把印石的刻面看成是一个钟表的面,那么,刻印的方向则是从六点向十二点刻,这是竖笔道;横笔道呢,把钟表的面再转过来,从九点向三点刻,绝不许有从三点向九点、从十齐良二点向六点那样刻。这是白石老人刻印的一个总的刀法。迟[7]我刻印,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我的刻法,纵横各一刀,只有两个方向,不同一般人所刻的,去一刀,冋一刀,纵横来冋各一刀,要有四个方向,篆法高雅不高雅,刀法健全不健全,懂

7、得刻印的人,自然看得明白。齐白石[8]“……通常刻印,为求工整,一刀刺去,一刀刺回,如此统计,横竖工作,即共为四个方向。一般刻印者,往往四面下刀,甚至不分方向,任意转动,刀锋在石块上随处可下,此种刻法,为余所不取。”(以上系引齐白石语)先生刻印,极重铁笔,以不冋刀为上乘,盖一回刀即等于重描。不回刀,从何方下刀,直至完毕,须仍原来之方向收刀;所以须两个方向者,则字画有横竖,各从其宜云。张次溪[9]......三不来回转石头,而是先刻竖道,石头转…次九十度,再刻所有的横道,刀永远直着走,不走横刀;四不回刀

8、,一刀成功。胡絮青[10]白石刻印,其刀直下,长可寸许,深可半厘米,石不坚硬、立时崩裂,风驰电掣、顷刻而成。石不转方,自左连切而极于右,亦刻印之奇观也。杨仲子[11]以上这些记载中,有一则是白右的自述,其准确性无庸怀疑。有两则出于齐良迟的冋忆,齐良迟是白石第四子,在白石身边生活多年,且自身在篆刻方面也颇有造诣,受教于其父[12]。娄师白、张次溪、胡絮青和杨仲子诸位,或是子弟,或是友人,都与齐白石有密切接触,且本人均通晓篆刻。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记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