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世俗化与消费时代的审美出路

文学的世俗化与消费时代的审美出路

ID:3925128

大小:312.4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25

文学的世俗化与消费时代的审美出路_第1页
文学的世俗化与消费时代的审美出路_第2页
文学的世俗化与消费时代的审美出路_第3页
文学的世俗化与消费时代的审美出路_第4页
文学的世俗化与消费时代的审美出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的世俗化与消费时代的审美出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2OO7年3月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Mar.2007第11卷第2期J~malofYangzhouUniversity(Hmnaaities&SocialSciences)Vo1.11No.2文学的世俗化与消费时代的审美出路吴加才(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盐城224o03)、摘要:新时期文学逐渐疏离了传统经典话语所构建的急功近利的政治色彩,从世俗出发,消解宏大叙事,塑造出-St亲切可信的凡夫俗子形象,具有鲜明的世俗性。文学抹平了艺术与生活的最终界限。要正视当下文学的缺失,弘扬时代精神和人的崇高理想,体现对人性善恶的反思

2、和自我灵魂的拷问,以直面存在的方式恢复人应有的道义和责任。关键词:文学;世俗;消费;存在中图分类号:I206、7;1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030(2007)02—0O46—05我们生活在一个商业与文化互渗、感官欲的生存本相和各色人物的冷暖情怀之作问世,文望张扬、价值观念新变的消费时代。在这样的一学已改变了1950年以来的思维范式。它释放的个时代,消费成为一种时尚,成为最显眼的社会是凡夫俗子的另类生活。文学的世俗化品格在不活动,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在文学领域,审美视同作家那里得到了张扬。其中,邓友梅的《那角越来越触及世俗享受和商业大潮,文学的审美五》、刘心

3、武的《钟鼓楼》、陆文夫的《美食家》、趣味透露出较为鲜明的媚俗特征。汪曾祺的《受戒》、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阿城的《棋王》等近距离地塑造出一批亲切可信、真实1980年以来的中国文坛,“俗”成为一个运自然、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抒写了他们作为一用广泛的关键字眼。当新时期文学逐渐疏离了传个人所具有的奋斗和拼搏、苦恼和无奈、希望和统经典话语所构建的急功近利的政治色彩,从乌失望的心态,是较早表现市民众生相、礼赞世俗托邦式的革命与斗争主题中解脱出来,那种长期人生的代表作,虽列于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等名被一元独尊的主流意识形态所箝压的文学的世俗下,但已

4、潜露出趋俗主题。“这些主题中,浸透与娱乐内容便走入文坛,并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了当代作家在民间生活中获得的民本主义情感,潮流。处于中心地位的雅文学由于妨碍世俗的出体现了他们试图从世俗的活法、世俗的人生智慧场而受到严厉谴责,并在俗的名义下遭到前所未中汲取消除极左思潮影响的力量的理性精神。而有的解构与批判。文学重新选择了一个本然的归这样一来,他们也就以自己的创作证明了世俗人属,作家们怀着对文学的痴情不断追寻世俗的自生智慧对于当代人文精神建构的必要。”⋯而以池由音符和生命本能的狂欢。文学进入了一个世俗莉、方方、刘震云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作家则从平至上的时代。民视角出发,以生动而冷静的

5、笔触关注社会中的伴随着反映市井闯巷的民俗风情、芸芸众生卑微小人物,消解宏大叙事与理想,漠视群体精收稿日期:2OO6—09—13作者简介:吴加才(1958一),男,江苏兴化人,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46·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神和意识,疏离英雄谱系,追求生活的原生态,把瘾就死》等大都呈现一个个充满躁动的欲望,展示芸芸众生的生存窘态,从而将人文关怀、世玩世不恭,与现实格格不入,甘愿堕落的痞子形俗理念融入到非诗意的人的现实存在中。失意的象。在小说《一点正经没有》中,作家借戏谑之工人、落魄的职员、贫苦的农人、卑怯的青年成口

6、贬抑文人作家所谓的“使命感”、“崇高感”,为新写实作品中的主人公。《烦恼人生》中的操嘲笑文学的神圣与清规戒律,亵渎现行的价值范作工印家厚工作17年还没分到房子,早晨上厕型。“王朔撕去了政治和道德的神圣面纱,把它所排队的尴尬,带儿子挤公共汽车的烦恼,对食们降低为插科打诨的原材料,给当代无处皈依的堂饭菜中带虫的不满,菜市价格上涨的抱怨⋯⋯心理情绪提示了亵渎的满足。”_3当永恒的信念这些都让他陷入难以摆脱和自拔的境地。而《一与崇高的精神被生活的无目的、无信仰、无意义地鸡毛》的主人公小林的生活就像一地鸡毛,柔解构后,人露出了本来面目,生活回归原生态。软舒服,让人忘却一切烦恼,却没

7、有多少价值。人的生存维度被文学艺术轻描淡写为“活着”,方方的《风景》则写出了城市底层贫民的窘困生文艺的神圣感、责任感正从作家身上剥离。活:11口之家住在13平米的一个板壁房子里,1990年以来,文学创作呈现出与以前不同大哥为了白天能在家睡觉而每天上夜班,4",JL子的审美意蕴。新的市民阶层对世俗化的渴望成为却睡在潮湿的床底下,七哥拾破烂捡菜叶,二哥文坛的一大景观。在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新生代失恋自尽,更有人们的吵架、殴斗、酗酒、通作家那里,已看不到传统文学所高扬的理性与崇奸、尔虞我诈。在新写实作家们的眼里,生活就高。他们嘲弄文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