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阅读题答案

论语(为政)阅读题答案

ID:39252696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8

论语(为政)阅读题答案_第1页
论语(为政)阅读题答案_第2页
论语(为政)阅读题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为政)阅读题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为政篇)阅读题答案一、23.(1)众星拱北。(2)孔子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基本原则,认为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距,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但有忽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作用之嫌。24.持德政的取信于民原则和节用爱民原则。二、(1)C(使用刑罚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并不是不会犯罪)(2)孔子这里把执政者的道德品质比作风,百姓的道德品质比作草,强风吹来,草就会随风倒下,这说明执政者的道德力量能感化征服百姓,这样百姓就能“有耻且格”。这就是孔子“道之以德”的形象说明。三、(1)孝悌。(2)为长辈效劳,做些

2、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态度。(3)不正确。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以“仁”为原则的。他提倡“和而不同”,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他把四面讨好、不讲原则的折衷主义者斥之为“乡原,德之贼也”,并把一味谄媚的好好先生斥之为“同而不和”的“小人”。四、 ①德治(或为政以德)②不同。在《论语》中孔子虽然多次称颂尧、舜、禹、稷,但他赞美的主要是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五、23.(1分)为

3、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24.(4分)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六、(1)(1分)有道/有德/为政以德(2)(3分)在《论语》中孔子虽然多次称颂尧、舜、禹、稷,但他赞美的主要是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庄思想是不同的,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他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通过道德教化来积极地建设理想社会。优秀高尚的道德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它

4、应该成为人类的永恒精神。因此,在孔子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观点1分,分析说明2分)七、(1)D(子女尽孝不仅要按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内心真正地孝敬父母。)(2)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就是依礼而行,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是—种社会道德准则,是社会文明形成的标志。我们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孝”成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助推器。3(3)C(对父母而言,要特别为子女的疾病担忧。错在“不能让父母为自己担忧”,“唯其疾之忧”是个宾语前置句,即“唯忧其疾”。)(4)偶尔

5、为父母做点什么,有美食就让给父母吃。这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到的,难就难在能够做得心甘情愿,和颜悦色,持之以恒。八、(1)(3分)C。(尽孝不仅表现在外在形式,更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2)(3分)中华自古以“孝”而闻名天下。 “孝”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优良品质。但孔子提倡的孝道中也有缺乏平等民主的思想的地方,如对父母一味的服从等。我们当今的人们不必迂腐的固守形式,而应是继承孔子的思想的主体部分,用变通的观点接受他孝的思想的精华。九、(1)C.“仁”是孔子思想核心。“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以“仁”为本体的一种具体表现。(2)一个人如

6、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一切依礼而行,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十、(1)D(子女赡养父母要讲究时机有误)。(2)“孝”的核心精神是敬。赡养父母,不只是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更要心存敬意;规劝父母,要言辞婉转,即便父母不听不能心存怨恨。(核心精神1分,体现有两方面,各占1分)十一、【解析】 (1)应为先实行了,再说出来。【答案】 (1)B  (2)孔子

7、十分讨厌那些夸夸其谈的人,他认为一个君子应先行后言,也就是说把事都做完了目标达到了才淡淡说起。应该是讷于语而敏于行。这一点对我们今天加强个人修养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我们不要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十二、【解析】 (1)孔子并没有主张取消等级观念。【答案】 (1)A  (2)①孔子认为君子应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②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十三、3示例:在人

8、与人交往的问题上,孔子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又以“仁”为标准,坚持自己的意志和立场,不依附于他人,反对把交往降为党派活动。当今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