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

ID:39272734

大小:1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9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_第1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_第2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_第3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_第4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说课内容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师姓名:张炎学校:保定市第三中学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教版A版数学必修2的第三章第三节——点到直线的距离.本节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认识,是从初中平面几何的定性作图,过渡到高中解析几何的定量计算,内容仍是直线方程的应用,是坐标法的继续。对本节的研究,为以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锥曲线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推导过程,并能正确使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深刻地领

2、悟到蕴涵于公式推导中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利用化归思想,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地研究数学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优化数学思维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领悟蕴涵于公式推导中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二)教学难点:坐标法理解。教法和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具备直线的有关知识,如直线方程,斜率与倾斜角,交点、垂直等。学生对坐标法解

3、决几何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正逐渐趋于成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较活跃,但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采用“导引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氛围中,认识公式的推导过程,注重数与形的内在联系,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温故知新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复习:1、如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联立方程)——指出解析法就是坐标

4、法,是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来判断两条曲线的位置关系。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什么?公式又是如何推导的?(结合图形构建直角三角形)——借此指出解析几何的基础是平面几何,是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平面几何问题,很多时候要先进行几何分析,这样可以使计算简化。【设计意图】通过对已学知识和方法的回顾,为后面理解坐标法做好铺垫。6(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引例:学校要在甬路边建一个喷泉如图,为防止水落下来溅到行人身上,问落水点距离甬路最近点多远?我们把甬路看成直线,落水点到直线距离就是水飞溅到直线的

5、最短距离。所以本题的实质是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给学生时间进行思考讨论,抽象出这其实就是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为背景,学生可知可感,如同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实例既可点燃数形结合的思想,又可唤醒两点间距离公式。(二)小中见大,代数几何相得益彰问题1:已知点P(1,3),M(5,1)过M点分别作三条直线,直线方程分别为L1:x=5L2:y=1L3:x-y-4=o求点P到各直线的距离。教师:使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让学生给出解题思路学生:从图形中感知,并进行思考。【设

6、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于是我给出问题1,这样可以激活学生课堂思维活动,让教学过程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还可以有什么样的解法?”由于学生初中平面几何知识的积累,加之课本上有现成的等面积法,学生很容易想到构建直角三角形去解决,但对于什么这样做,学生可能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挖掘“坐标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几何是坐标法的基础,几何性质的分析才是关键。①“点线距离”就是点点距离。回想两点间距离公式,类比它的推导,我们可以

7、尝试过点P分别作x轴、y轴平行线,这样立刻发现构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而所求的正是斜边上的高。该方法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具有合理性,体现了降维思想。②“点线距离”就是点点距离。给出点的坐标,图形中就定位了这个点,而点的坐标的外显形式就是横向与纵向,所以试着过点P引x轴y轴的垂线,这样自然会出现直角三角形,而所求的正是斜边上的高。③“点线距离”也是线段长。给出直线的方程我们就会明确斜率是1,倾斜角是45度,而在平面几何中这些要素就可以很自然地放在一个可解的直角三角形中,从而问题得解。如果倾斜角不是特殊角

8、,只需将正切转化为正余弦即可。【设计意图】:6没有丝毫的技巧,没有强制性的引领,在问题的本质上下足功夫,让学生充分体会和理解坐标法的实质,自始至终贯穿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图形的研究过程中,注意代数方法的使用;在代数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加强与图形的联系。而这种开放式的学习使学生自始至终全身心地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思维的变式、发散、求异等优秀的思维品质在这一环节中落到了实处。(三)释疑解惑,合作学习现在,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方法,我们设想如果能有点到直线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