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doc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doc

ID:52293999

大小:1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doc_第1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doc_第2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doc_第3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doc_第4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1、“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A第七章第3节两直线位置关系的第4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定比分点公式、直线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同时也学习了用代数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以数论形,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材在第一章的最后安排了这一节。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使学生对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认识从定性的认识上升到定量的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用于研究曲线的性质如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求三角形的高,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2、等等,借助它也可以求点的轨迹方程,如角平分线的方程,抛物线的方程等等。2、教材的内容安排和处理  教参安排“点到直线的距离”这部分内容的授课时间为2个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于公式的推导及记忆。  第二课时:侧重于公式的应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平行线的距离公式。2、能力目标:(1)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结构特点,能运用公式解题。(2)渗透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培养探究能力。3、德育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个性品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新知。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应用。2、难点

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推导过程较繁杂,等价观点的应用学生理解较难。 四、教法及学法(一)、学情分析1、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能够充分认识到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学生在学习此节内容时可能会存在疑问:学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能够解决什么样的几何问题?因此在讲课以前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者有可能有的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可能会认为本节内容不外乎就是套公式,故学习前还应充分调学生的探知欲。2、学生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能对直角三角形等积法求斜边上的高是怎么来的不太清楚,因此在讲课时要重点强调这是数学上的一种等价转化数学思想。(二)、教学方法  学导法:引导学生分析点到直线的

4、距离的求解思路,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然后选择一种较好的方法来具体实施。 (三)、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更易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2、培养学生以旧引新、以新带旧探索新知的能力。课题引入7分钟探索规律20分钟例题分析10分钟练习反馈5分钟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5内   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课题引入定义:点到直线的垂线段长度。求点P(2、3)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教师提问: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什么?2、教师给出题组让学生自己演算1、学生回答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2

5、、学生很容易计算求出P到的距离,P到的距离就不便于计算。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一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学生动探索下去;二是对后面公式推导将PQ转化为与坐标轴平行的线段作铺垫。2、新课内容:在面内设是直线            外一点,怎样用点的坐标及直线方程求P到直线LPQLyxOx的距离。                  方案1:设PQ为P到直线L 的垂线段,Q为垂足由知再用点斜线式写出PQ所在直线方程,并由L与PQ的直线方程求出Q点的坐标。最后利用两点距离公式求出方案2:如图过P点作y轴平行线并交L于S(x0y2),则xyPQ,O得S=1、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求交点Q坐标

6、的方法求]解点线距离。2、教师点明本方法难在求Q点坐标。3、教师设问:能否将PQ转化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来求解?(抽问)并让学生积极的去思考讨论。4、教师让学生分组实施各种方案。5、教师让最先得出结论的小组把过程整理在纸上,然后用幻灯机播放给全体学生。6、教师对用各种方法得出结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并详细解说方案3。1、学生动手求解并发现此时非常困难。2、学生积极的讨论思考可能得出方案2,方案3或更多方案。3、学生分组实施各种方案。并将结果整理出来。1、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解题差异。2、让学生在思路自然的方法上遇到困难并思考其它方法解决问题。3、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探求更多知

7、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5方案3:设A≠0,B≠0,L与x轴、y轴都相交xyPSRQL过P作x轴的平行线交L点过P作y轴的平行线交L于点O由 得 ∵∴当A=0时当B=0时满足方案3所用方法有一定技巧着重体现在等面积上,教师应重点强调等价转化数学思想。7、为突出点线距离公式的严密性教师应提醒学生检验A=0或B=0的情况。8、教师归纳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并请学生观察其结构特征。4、学生动手检验A=0或B=0的情况,并发现这两种情况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