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

ID:39286524

大小:21.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9

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_第1页
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_第2页
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_第3页
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_第4页
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脑卒中具有四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其治疗相当复杂,尤其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至今尚无一种公认、普遍适用的治疗方法。大量的临床病理研究显示,脑梗塞不是独立的单一疾病,而是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脑部损害程度、临床表现及转归等的一组疾病的总称;由此可见,实施治疗时所用的方法绝不能千篇一律,然而在临床常易忽视,大多不自觉地企图用一种模式甚至一种药物来治疗所有的脑梗塞患者。临床实践也反复证明,一种治疗措施对一部分人效果明显,而对另一些患者则疗效并不好,有的甚至

2、加重病情。由此促使人们去思考并意识到规定一种模式的治疗是不现实的,研究和制定确凿有效的治疗方案备受各方面的关注。分型治疗6近20年来,神经科学迅猛进展,在脑梗塞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可能性和依据。在病理上,动脉供血受阻引起脑组织损害形成梗塞灶,是治疗的主要目标。实验观察到,梗塞早期的血流并没完全中断,在中心坏死区周围存在一个缺血边缘区,即半暗带。其神经损害时可逆的,只要及时改善血供,功能可恢复正常;若缺血加重,则成为坏死区扩大部分。在病理生理上,大量的

3、缺血研究发现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钙超载、自由基反应等的级联反应,是缺血性脑损害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由于受累动脉大小、缺血速度、侧枝循环等的差异,引起脑部病灶的部位、大小以及病理生理改变程度的不同,可出现多种的临床病理类型,成为必须分型的基础。脑梗塞有多种分型方法,其中较多分为动脉血栓性脑梗塞、心源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等。在临床上最实用的是急性期确定梗塞部位及大小的分型,然而在早期,尤其是在3~6小时的复流时间窗内,常规CT和MRI不易显示梗塞灶及确定范围。目前正研究用MRA或DWI/PWI-MR

4、、DSA、SPECT及TCD等检查来协助确定,但由于设备、技术、人力、经济等条件限制,这些方法难以推广应用。从临床实际出发,我们建议采用OCSP分型和结构性影像CT分型。一、OCSP分型(一)全前循环梗塞(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大脑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同向偏盲;偏身运动和/或感觉障碍。多为MCA近端主干,少数为颅内动脉蚯蚓段闭塞引起的大片脑梗塞。(二)6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有以上三联征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局限。提示是MCA远段主干、各级分支

5、或ACA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塞。(一)后循环梗塞(POCI)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基底动脉综合征。可有椎基底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塞。(二)腔隙性梗塞(LACI)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大多是基底节或桥脑小穿通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一、CT分型按解剖部位分为大脑梗塞、脑干梗塞及小脑梗塞,其中大脑梗塞可分为:(一)大梗塞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二)中梗塞小于一个脑叶,3.1-5cm。(三)小梗塞1.6-3cm。(四)腔隙梗塞基小于1.5cm。(五)多发性梗塞多个中小及腔隙梗塞。三、治疗:在治疗实施

6、中,除了以内脏功能稳定为主的全身支持及脑保护等通用之外,还须注意各个类型的重点:(一)大梗塞(OCSP的TACI):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在时间(3-6小时)内符合条件者可紧急溶栓。(二)中梗塞(PACI、较重的POCI):时间内的溶栓,有脑水肿征患者须抗脑水肿,将颅内压。(三)小梗塞(较局限的PACI,较轻的POCI):缓和的改善脑血循环。6(四)腔隙性梗塞:改善脑血循环。(五)多发性梗塞:按轻重情况,分别采用小或中梗塞的治疗方案。脑梗塞的分型不但能较好地实施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而且有助于病情轻重预后的判

7、断。分型可以更好区分轻重缓急,选择相适应的治疗,避免轻症重症。例如在腔隙性梗塞,绝大多数是轻症患者,一般只需用改善脑血循环和针对病因的治疗,完全不需要复杂的特殊方法,预后比较好。有时可在较短时间甚至1-2天不治而功能复常。重症患者,大多为昏迷,易有生命危险,应紧急而恰当的处理。有时即使用尽各种方法也难奏效。分期治疗典型的脑梗塞,主要是大、中梗塞(TACI、部分的POCI及PACI)在临床上可按病理分为三期。一、急性期(一个月)主要按分型原则治疗。依据病理过程及针对性强又较有效疗法,又分为复流时间窗期(发病3-6

8、小时内),脑水肿颅高压期等。具体实施上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发病24或48小时内)1、在3—6小时内符合条件者,可用尿激酶。tPA等检查。62、不适于溶栓治疗者,依病情病因酌性应用降纤(巴曲酶.纤溶酶.降纤酶)抗凝(低分肝素钙.钠)或抗血小板制剂等治疗。3、未行或不溶栓者,应依临床病理情况,酌情选用影响血容量少,伴用缓和、改善微循环的治疗,如丹参、川芎嗪、三七或银杏叶制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