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ID:39305397

大小:34.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30

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_第1页
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_第2页
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_第3页
资源描述:

《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Lecturenotes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摘要】形成动脉血压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1、血压血压(bloodpressure)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常用高于大气压的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值表示(1mmHg=0.133kPa)。血压形成的前提是循环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其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来表

2、示。2、动脉血压的概念和正常值动脉血压(arterialbloodpressure)是指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心室射血时,动脉血压升高,大约在快速射血期末达最高,其最高值称为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血压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pulsepressure)。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一般所说的动

3、脉血压是指主动脉压。由于大动脉中血压降落不大,为便于临床测量,通常将上臂测得的肱动脉血压代表主动脉压。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13.3~16.0kPa),舒张压为60~80mmHg(8.0~10.6kPa),脉搏压为30~40mmHg(4.0~5.3kPa)。3、动脉血压的形成(1)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2)心脏射血;(3)外周阻力。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的变化主要影响收缩压,而收缩压的高低也主要反映了每搏输出量的多少。(2)心率:心

4、率增快时,收缩压虽有升高,但与舒张压相比,升高幅度不如舒张压升高显著,脉压减小。相反,心率减慢时,动脉血压下降,但舒张压降低的幅度较收缩压降低幅度大,脉压增大。(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所以,在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化不大,舒张压的改变主要反映了外周阻力的大小。(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有缓冲动脉血压波动幅度的作用。(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任何原因引起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和/或血管系统容积相对增大,都会使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下降,使动脉血压降低。相反

5、,循环血量相对增多和/或血管系统容积相对缩小,都将导致动脉血压升高。微循环与组织液【摘要】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主要有: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微循环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如乳酸、CO2、腺苷)的调节。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扩散,滤过和重吸收,吞饮。决定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影响组织液生成的主要因素有: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6、,淋巴回流。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淋巴液生成和回流的主要生理功能: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体液平衡,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将小肠绒毛吸收的脂肪运输入血液,以及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和其他异物。一、微循环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最根本功能是在微循环处实现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一)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微循环的结构因器官、组织不同而有差别。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

7、静脉等部分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的通路,称为迂回通路。迂回通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称为直捷通路。直捷通路的主要功能不是物质交换,而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进入微静脉流回心脏。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的通路称为动-静脉短路。其功能与体温调节有关。(二)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代谢产物的调节。代谢产物如乳酸、CO2、腺苷等有舒血管作用。(三)毛细血管

8、内外的物质交换1.扩散;2.滤过和重吸收;3.吞饮。二、组织液(一)组织液的生成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毛细血管内外的四个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Pc);2.组织液静水压(Pif);3.血浆胶体渗透压(πp);4.组织液胶体渗透压(πif)。其中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是促进液体滤过(即组织液生成)的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是促进液体重吸收(即组织液回流)的力量。有效滤过压(effectivefiltrati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