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课标分析

物理新课标分析

ID:39319382

大小:347.81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6-30

物理新课标分析_第1页
物理新课标分析_第2页
物理新课标分析_第3页
物理新课标分析_第4页
物理新课标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新课标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理新课标分析湖州中学肖旭东一、课程改革的背景新时期新需要1.高中教育定位的变化过去: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小宝塔为高一级学校培养新生、培养劳动后备军现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趋向普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1页着眼于公民素养的提高实现转变适应社会需求●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我国高中教育发展精英教育大众化素质教育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大国●受教育者个体发展: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需要:自主思考、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培养创造力●主动与国际基础教育接轨:为实现终生教育打基础总目标8页学习终身发展

2、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科学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终生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合作(Learningtolive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tobe)课程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标准8页过程与方法标准8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准8页二.我国高中物理课程的变革1978年大背景:拨乱反正,加强基础科学《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物理教学大纲》知识要求比现行大纲高很多:欧姆表、惠斯通电

3、桥、电源的输出功率与负载和内阻的关系、含反电动势的电路……1983年数理化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甲种本”、“乙种本”。盲目追求高要求。高考命题以乙种本为标准过早划分文理科的现象,许多学生只学力学1990年要学到“较完全的物理知识”新大纲,高一、高二“必修物理课”,高三学理科的学习“选修物理课”。困难:许多内容,例如圆周运动,在高一物理课中只能学角速度、线速度,而向心力等内容则要到高三。“话到嘴边留半句”。多数学校都是“打通”的。“两省一市”方案1997年山西、江西、天津试验新课程计划1999年修订后扩大,目前高中课程的主流结

4、构特点:分类型、有选择二一分段两类物理课I类物理课:必修,会考II类物理课:选修,理工科高考第一年两类内容相同,第二年II类覆盖I类进步意义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教育的作用●首次给学生提供了选择●首次增加了“课题研究”:必学内容引起广大物理教师极大的兴趣,许多地方进行了尝试它与课程计划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一起成为这一课程方案的亮点●首次提出了物理课程“在观念、态度领域的教育功能”●首次提出,物理课程:要注意联系当前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如能源、环境等问题,使学生理解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局限性●过分强调

5、知识的教学97年版本明确写出要“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什么都舍不得丢,必修(I类)内容与学时的矛盾突出,不可能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同时也使数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教学内容规定过死●没有涉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中基本上仍是被动式的学习●学生选择的空间仍然狭小三、《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照1、制订《物理课程标准》与《物理教学大纲》的出发点不同。《物理教学大纲》的出发点: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

6、、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物理课程标准》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2、《物理课程标准》与《物理教学大纲》的侧重点不同。《物理教学大纲》是从教与学的角度,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原则性叙述,并按照学科体系为中心,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等内容进行了大篇幅的叙述《物理课程标准》并没有从物理学科的角度追求知识的全面与完整,对于概念、规律不过分追求表述的准确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而是全面考虑课程在知识与技

7、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3、《物理课程标准》更为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高度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与《物理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与现行的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4、《物理课程标准》更强调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物理教学大纲》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少,在其主要篇幅“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完全没有给出这方面的具体要求。四、物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是

8、1.对物理教育目的新定位。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2.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