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2受体遗传多态性与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遗传多态性与β2受体激动剂

ID:39341619

大小:764.6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7-01

β2受体遗传多态性与β2受体激动剂_第1页
β2受体遗传多态性与β2受体激动剂_第2页
β2受体遗传多态性与β2受体激动剂_第3页
β2受体遗传多态性与β2受体激动剂_第4页
β2受体遗传多态性与β2受体激动剂_第5页
资源描述:

《β2受体遗传多态性与β2受体激动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β2受体遗传多态性与β2受体激动剂YANGMINGOrigin临床发现某些COPD患者使用β2受体激动剂(β2-AG)雾化吸入后气紧症状反而加重,原因?长期规律使用SABA(eg.万托林)导致β2-AR下调?其机制是什么?多久开始出现?长期使用LABA是否同样导致β2-AR下调?联用ICS是否可以阻止/延缓β2-AR下调?Database&searchstrategyPubmed;Embase;CNKI(((beta2-adrenergicreceptor*)OR(beta2-adrenoceptor*)OR(beta2-AR)OR(ADRB2))AND((ge

2、neticpolymorphism)OR(genotype*)OR(gene*encoding*))AND((beta2-agonist*)OR(beta2AG)OR(salbutamol)OR(Salmeterol)OR(formoterol)OR(terbutaline)OR(bambuterol)OR(carbuterol)OR(pirbuterol)OR(Bitolterol)OR(fenoterol)OR(colterol)OR(rimiterol)OR(mabuterol)OR(cimaterol)OR(xamoterol)OR(Reproterol

3、)OR(prenalterol)OR(tulobuterol)OR(ibuterol))Contextβ2-AG作为一种支气管扩张药物,单独或与ICS联用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90年代中期,ADRB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被发现体外实验证实一些SNPs与受体的功能相关。此后,人们在ADRB2编码区的上游启动子区也发现了SNPs人群研究发现ADRB2的遗传多态性十分普遍,某些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高达40%以上ADRB2的遗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的分布不同上述研究使人们推测:作为与β2-AG结合的关键因子,ADRB2的遗传多态性可能影响β2-AG的疗效。定

4、位于染色体5q31-32其编码区及非翻译序列均无内含子只有一个外显子约1,200个碱基对ADRB2基因图ADRB2基因编码区存在9个SNPs(46、79、100、252、491、523、1053、1098、1239),其中4个导致受体的AA.转换,分别是:4679100491ADRB2基因非编码区,已发现10个SNPs其中至少2个与受体的功能相关47-137ADRB2结构图413个氨基酸残基46,500道尔顿7个跨膜疏水α螺旋半胱氨酸棕榈酰化,将C段固定于细胞膜Β2AG结合位点SNPs导致的AA转换位点:16Arg/GLyGln/Glu164Thr/Ile34V

5、al/Met与G蛋白结合的区域受体失敏感化的相关区域与受体下调相关的位点ADRB2distributioninhumanlung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ADRB2在肺组织广泛分布:airwaysmoothmuscle(30-40,000percell)epithelialandendothelialcellstypeIIcellsmastcellsPET技术显示ADBR2在呼吸道的分布显著多于心血管系统。但在正常人群和哮喘人群无差异肺组织ADBR2密度与FEV1成反比ADRB2activationADRB2有激活和失活两种状态,静息时两者处于平衡状态,失活状态占绝对

6、优势。ADRB2与Gs-GTP结合时处于激活状态,当GTP降解为GDP时,Gs的α亚基与ADRB2的亲和力与下降,受体与Gs解离,处于失活状态。β2-AG可能与Gs-GTP结合,使平衡向激活状态转换。ADRB2信号传导通路ATPGs5’-AMPPDEcontrolofmuscletone抑制细胞膜对Ca2+通道抑制肌浆网Ca2+的释放加速胞浆内Ca2+的摄取经典的cAMP途径MAPK途径ADRB2活化的MAPK作用:1.磷酸化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丝氨酸残基,使GR对GCS更敏感2.使GR从胞浆向细胞核内移位这是ADRB2与GR协同作用的分子基础ADRB2/A

7、Ginteractions结合的关键位点是Asp113,Ser204,Ser207,Asp293结合的位点均位于跨膜疏水的α螺旋的核心受体的氨基酸残基与配体的特定结构域通过不同的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β2-AG与ADRB2的结合特性与药物本身的特性有关:沙丁胺醇为水溶性药物,可直接到达结合位点,但与受体结合的时间也较短,所以沙丁胺醇作用迅速,持续时间也短。福莫特罗有中度亲脂性,可进入形成小的含水囊腔,并逐步从其中渗透出来与受体位点相结合。含水小囊的大小由福莫特罗的浓度和剂量有关。因此,福莫特罗作用较沙丁胺醇稍慢,持续时间长,且与剂量相关。沙美特罗的亲脂性是沙丁胺醇的

8、1000倍。分子很快弥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