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讲台做教师5

走下讲台做教师5

ID:39343967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1

走下讲台做教师5_第1页
走下讲台做教师5_第2页
走下讲台做教师5_第3页
资源描述:

《走下讲台做教师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走下讲台做教师》读后感孔祥艳 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课堂上,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学生该起主体作用,要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文本,变讲台为展台。    我通过这几年来的课改教学实践,以及通过到外地取经学习,其中有一个深刻的教学经验体会——那就是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就必须走下那三尺讲台。    一、走下三尺讲台作用明显    1、走下三尺讲台,体现老师的亲切。    新课标改革虽然早已推行了好几年,但只要我们深入教室一看,站在讲台上像“念经”一样上完整堂课的教师仍是大有人在。笔者认为,教师上课时能走下三尺讲台,不再威风凛凛地站在讲台上独自一人搞“表演”,而是神

2、采奕奕地在学生间边走动边当知识的“导游者”,学生自然会感觉到“导游”的亲切,对学习充满乐趣——认为学习知识就像游览山水一般。     2、走下三尺讲台,拉近师生的距离。    上课时,我们能走下三尺讲台,不但拉近了师生间的位置距离(不下讲台,坐在那后面几排的学生,就是“天高皇帝远”了——老师在上面讲,他们可能就在下面“身在曹营心在汉”了。),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就容易接纳老师的教导,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    3、走下三尺讲台,避免学生的走神。    上课时,我们能走下三尺讲台,还可避免学生的走神。有的老师上课时往往只站在讲台上尽情尽兴地高“演讲”,很少

3、顾及下面的学生是否在认真听取,这就形成人们常说的课堂“景观”——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事实上常有学生在课堂上扒着睡着了)。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走下讲台去,只要教师在学生中走动,那些打瞌睡的、玩东西的、看课外书刊的、打手机游戏的、做它科作业的等等,因为有你在他们身边(走动),他们一定不敢妄为(除非你老师太懦弱),自然就防范了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只要学生上课时不走神,他们就能学到知识,课堂成效就一定明显。    4、走下三尺讲台,融洽课堂的气氛。    上课时,我们能走下三尺讲台,无论是老师讲解新知,还是学生自主学习;无论是老师演示,还是学生探究。一切皆会因为有老

4、师的同场指点而使课堂气氛活跃、精彩、融洽,不至于课堂成为一潭死水。    二、走下三尺讲台要求更高 走下讲台作用好,但其实对教师要求更高,具体体现在:     1、教学内容必须成竹在胸,教师才不至于照本宣科。     我们有的教师之所以不能走下讲台,是因为备课不充分,一上课就要带上好大一摞书(教案书、参考书、课本、课辅书等等,应有尽有),或者是抄袭的教案,自己根本没有花时间下功夫去深入备课和编写教案,如此一来,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等不在“心”中而在“本本”上,一旦离开了讲台,自然就离开了那摞书本,当然就无从讲起了。所以,走下讲台就要求不能照本宣科,走下讲台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成竹在

5、胸。     2、班内学生必须了如指掌,教师才有利于有的放矢。     走下讲台上课,必须对班内学生了如指掌:哪些学生上课习惯好,哪些学生上课习惯差;哪些学生喜欢积极思考,哪些学生懒于动脑;哪些学生爱发言,哪些学生喜欢保持沉默等等,只有熟悉本班学生的个性,才会做到有的放矢——该盯住谁,该抽问谁,该辅导谁,该帮助谁,该拔高谁,自然不会盲从,因材施教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课堂成效肯定非同一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