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譬喻辞格教学-南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三、譬喻辞格教学-南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ID:39361991

大小:9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1

三、譬喻辞格教学-南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_第1页
三、譬喻辞格教学-南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_第2页
三、譬喻辞格教学-南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_第3页
三、譬喻辞格教学-南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_第4页
三、譬喻辞格教学-南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譬喻辞格教学-南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從象徵性語言談譬喻辭格教學邵筠評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班milkky113@msn.com摘要從簡單閱讀觀點模式而言,要達成閱讀理解,必先能夠識字及理解語言。然而象徵性語言非如一般的語言,是無法單從字面的意思來解讀,而必須透過更進一步地思索,才能找到其中意涵。兒童在閱讀文本時,若無法掌握象徵性語言,勢必無法順利達成閱讀理解。象徵性語言包括明喻、隱喻、成語和諺語,其與修辭中的譬喻辭格概念相當。若是能協助掌握譬喻辭格,相信會有助於象徵性語言的解讀。本文將從兒童象徵性語言發展的角度切入,結合譬喻辭格的理論及語義分析法,嘗試提出譬喻辭格的教學,期望能幫助兒童正確解讀象徵性語言。關鍵字

2、:象徵性語言、譬喻、語義分析-10-一、前言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行閱讀計畫,期望提升學童的閱讀意願和能力(教育部國教司四科,2008)。然而閱讀意願和能力的提升,並非一蹴可幾的。從認知層面來看,閱讀的心智運作歷程十分複雜(錡寶香,2009),人們經由閱讀的過程,對文本逐步進行意義的建構(Goodman,1998),以求正確理解、組織文本中,作者想要傳達的訊息(柯華葳、陳冠銘,2004)。達成閱讀理解需具備的能力和知識,包括字形辨認、字義抽取、語句整合、後設認知等能力,以及組字知識、字彙知識、世界知識、文體知識等(柯華葳,1999)。所以從簡單閱讀的角度而言,要先擁有識字和語言理解的能力,後續

3、才可能會有閱讀理解的效果(錡寶香,2009)。從生活中閱讀的文本,乃至學校教學用的教科書,處處可見象徵性語言。象徵性語言無法單純從字面直接解讀,而是需要深入的思索,才能理解其內蘊的抽象概念(錡寶香,2009)。因此,若想達到正確的閱讀理解,對於語言的理解,勢必不能只停留在字義的表面層次。象徵性語言包含明喻、隱喻、成語和諺語(錡寶香,2009),其概念與修辭學中的譬喻辭格類似,因此透過譬喻辭格的教學,提升兒童象徵性語言的能力,相信對閱讀理解能有所助益。本研究目的欲從兒童語言發展的角度,結合語義特徵分析的方法,提出符合兒童象徵性語言發展的譬喻辭格教學。望能藉此教學方法幫助兒童明白譬喻語句,學會使

4、用譬喻修辭。以期兒童能正確解讀象徵性語言,促進其象徵性語言發展,並培養兒童達成閱讀理解的能力。-10-二、文獻探討本研究是以文獻分析的方式,分別就象徵性語言發展、譬喻辭格和語義特徵分析三方面來談,從中提出適合兒童象徵性語言發展的譬喻辭格教學方法。以下將分別說明。(一)象徵性語言發展象徵性語言(figurativelanguage),又稱比喻性語言,是指字詞與句所表達的抽象概念,無法直接從表面字義解讀,而是需要深入思索才能理解(Lane&-10-Molyneaux,1992;Owens,1996)。象徵性語言包括(錡寶香,2009):1.明喻(similes):使用「像」、「如同」、「宛如」等

5、詞彙構成的語句,比較兩種不相似的概念,例如:「他跑得像羚羊」。2.隱喻(metaphoras):使用語句比較兩種不相似的概念,但不使用「像」、「如同」、「宛如」等詞彙,例如:「他是運動場上飛躍的羚羊」。3.成語(idiom):指社會上習慣使用的古語、流行語,或簡短的象徵性描述,例如:「暴跳如雷」。4.諺語(proverbs):指具有忠告、智慧或哲理的流傳話語,例如:「失敗為成功之母」。Winner等人(Winner,Rosenstiel,&Gardner,1976)認為兒童對於比喻的理解,可分成三階段(靳洪剛,1994):1.奇蹟階段。該階段兒童對比喻的理解,是將詞彙的本義直接對應到想像的意

6、義。以「Theprisonguardwasshardrock.」(監獄衛兵堅如磐石)為例,兒童會解讀為「衛兵變成石頭」。2.轉喻階段。該階段的兒童會將比喻句式中的成分相互連結在一起。兒童會把句子解讀為「衛兵在有石頭圍牆的地方工作」。3.比喻意義形成階段。該階段的兒童首次正確解讀比喻性語言。他們能正確解讀為「衛兵在身形上顯得十分結實、堅強」。根據Winner等人(Winner,Rosenstiel,&Gardner,1976)的研究,6到8歲兒童的比喻性語言理解力,已逐漸從第一階段發展至第三階段。對於隱喻的理解,5到7歲的兒童,只能解讀語言的表面意義,直到8歲,才能逐漸解讀其中的涵義(錡寶香,

7、2009)。由此可知,象徵性語言的發展,確實影響兒童對譬喻語句的理解。在兒童尚未完全掌握象徵性語言之際,若能適時地提供譬喻的教學,應能對其理解象徵性語言有所助益。(二)譬喻辭格關於譬喻辭格的定義,陳望道說:「思想的對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類似點,說話寫文章時就用那另外的事物來比擬這思想的對象的,名叫譬喻。現在一般稱為比喻。」(陳望道,1989)-10-基於黃慶萱(黃慶萱,2002)對於譬喻辭格的定義,魏聰祺加以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