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党的土地政策调整论析

过渡时期党的土地政策调整论析

ID:39398444

大小:27.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2

过渡时期党的土地政策调整论析_第1页
过渡时期党的土地政策调整论析_第2页
过渡时期党的土地政策调整论析_第3页
过渡时期党的土地政策调整论析_第4页
过渡时期党的土地政策调整论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渡时期党的土地政策调整论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过渡时期党的土地政策调整论析□暴秋菊(沈阳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00168)摘要:土地政策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是个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过渡时期党的土地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过渡时期;土地政策过渡时期土地政策的基本特点是从私有土地入股互助合作到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改革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农民经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逐步走上合作化道路,至1956年底,农村入社农户达1.17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6.3%,基本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后形成的农民土地私有制逐渐为

2、集体土地所有制取代。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及党的土地政策调整这一时期,党的土地政策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1955年前,坚持入社农户私有土地;1956年始,不断提高土地公有化程度,最终实现土地集体所有。1.坚持土地农户私有、合作经营的土地政策阶段1951年9月中央召开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会后,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并于1953年春发布全国。决议要求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互助合作组织。1953年春起,各地开始普遍试办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并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4年

3、底,初级社由1953年的14000千个增加到48万个,参加互助合作的农户由1952年的2100万户增加到1954年底7000万户,在全国农户中的比重由19.2%增加到60.3%。〔1〕这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强调土地农民所有,允许获得土地报酬,只是在经营方式上采取互助合作。2.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土地政策阶段即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的土地政策。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土地制度形成。1955年12月,毛泽东主持选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出版。他为这本书写了序言和104条按语,赞扬贫下中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并

4、阐明一些具体的方针政策来指导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同时,更加尖锐地批评所谓的“右倾机会主义”,致使合作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以致偏离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程形成了超高速发展的猛烈浪潮,迅速席卷整个中国大地。几个月的功夫,合作化就骤然完成了。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2〕就是说,原来预计18年完成的农业合作化,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合作化的高速发展过程就是农村土地迅速转为集体所有的过程。高级社的普遍建立,标志着

5、农民个体所有制经济过渡到了集体所有制经济,土地集体所有制形成。二、关于过渡时期土地政策的思考1955年前土地政策基本正确,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要求,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3〕1.私人所有、统一经营的土地制度,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要求,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支援了国家工业化建设(1)土地私人所有、统一经营与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农民的觉悟程度相适应。土地改革完成

6、后,农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生产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农民要增收、改善生活,必须走合作经营的道路。这也是大多数农民的迫切愿望。与此同时,由于农户间存在劳力强弱差别和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单个农户经常面对难以防范的天灾病祸,因而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在土地私有基础上加速工业化,往往会导致个体农民迅速破产,被迫流入城市,加剧社会的动荡与贫富分化。这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初衷相违背,必须解决。但是土地改革完成后的农民,终于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实现了他们几辈人的愿望。因此,无论哪种形式

7、、哪种原因、哪种目的,对他们的土地所有权进行剥夺,都是他们所无法接受的。农民需要在拥有土地基础上的某种形式的劳动合作,来克服生产上的困难,避免贫富分化。土地私人所有、统一经营,一方面保留了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照顾了农民的情感,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也适合当时农业完全依靠手工劳动、手工工具耕作这种低生产力水平的条件。同时,又避免了两极分化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合作化期间,全国主要农作物产量基本持续增长。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为3088亿斤,比1949年增加45%;1955年粮食产量增长到3496亿,1956年农

8、业遭灾,粮食仍增产176亿斤。〔4〕(2)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保证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建国后,进行工业化建设是新中国的必然选择。要顺利地完成工业化目标,依靠尚未发展起来的工业本身来积累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依靠掠夺别国财富来实现工业化所需的原始资本的积累,只有依靠工农联盟为工业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