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

ID:39407635

大小:301.61 K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7-02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_第1页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_第2页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_第3页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_第4页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叫借代。●借代定义借代的特点借体、本体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多种形式1.部分代整体:我们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2.具体代抽象:我们不要多费口舌了.3.专名代泛称:有人认为针对美国的霸权行径,本·拉登是越多越好。4.特征代本体:“要多少钱?”“来张大团结。”5.结果代原因:“好吧,咱们多勒勒裤腰带吧!”6.牌号代本体:“他一天抽一盒一品梅。”7.产地代本体:“你怎么不把龙井沏上?”8.形象代本体:一队红领巾唱着山歌走下来了。9.材料代本体:五十年间万

2、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青铜是古代制镜的材料,在此用来代镜子)借代的作用:引入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时下流行语中还运用借代手法创造新义词语的例子也很丰富。如“白领”代指具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生活比较安逸的工薪阶层人员;“粉领”、“银狐领”指时髦女性或准贵族女性;“蓝领”指普通的大众人群。另如:绿色、绿色食品、美眉、白大褂等。●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就上下联(出句、对句)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分为以下三种: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

3、理,内容上相互补充。(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泰山不辞抔土才能就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方可成其大。(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4)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叶剑英《远望》(5)我们含泪伫立桔子洲头,漫步湘江峭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万千思绪,随山移水转。(毛岸青、邵华《我们爱韶山红杜鹃》)(6)惨象,已使我们目不忍睹;流言,尤使我们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7)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风靡云蒸,阵容齐整。条件具备了,华罗庚做出

4、了部署。(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反对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来说,意思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敌人害怕你静若悬剑,人民信赖你稳如磐石。公刘《沉思》(3)斧头劈翻旧世界,镰刀开出新乾坤。(4)东家门里有酒肉,佃户家中无米面。贺敬之《白毛女》)(5)对人民,你比炭火更温暖,对敌人,你比钢刀更锋利。(李瑛《一月的哀思》)(6)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谢璞《珍珠赋》)串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

5、昌鱼。(2)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3)一着不慎,满盘皆输。(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与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鲁迅《自嘲》)宽式对偶只具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即可。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光彩,可谓鲜艳极

6、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陶铸《松树的风格》)对偶的上下联一般是两个句子,如以上各例;也有的是句子成分。(1)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鲁迅《伪自由书·前记》)(2)对于他们,第一步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和对比的区别1.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特点是“对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2.对偶句主要是从形式上说的对比主要是从意义上说的3.对偶里的“反

7、对”(如“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来说是对比,就形式来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方法的兼类现象。●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的修辞方法,叫设问。(l)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国际歌》)(2)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设问的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有时出现在篇首或段首,起到承上后下的过渡作用。●反问(反诘)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的修辞方法,叫反问。常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

8、定,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1)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2)这也不足为奇。那时候的水井差不多全是这样的,凿那窝儿是为了掏井工人上下方便,这又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