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辨识病句十法辨识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

快速辨识病句十法辨识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

ID:39410108

大小:406.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7-02

快速辨识病句十法辨识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_第1页
快速辨识病句十法辨识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_第2页
快速辨识病句十法辨识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_第3页
快速辨识病句十法辨识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_第4页
快速辨识病句十法辨识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快速辨识病句十法辨识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冬日的淡竹冬日的淡竹披着幽寒的清霜展露出绿色的春意它用生命的坚强破除了大自然严明的铁律在它身上烂漫的春天延伸到了整个四季高考语文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还欠款4000元还欠款2000元欠条:还欠款¥4000元这?说语病1.语序不当:定语位置不当、状语位置不当、词序不当、虚词位置不当、分句位置不当、主客体颠倒。2.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9/18/20214说语病3.成分残缺或赘余:残缺: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赘余:堆砌、重复、成分多余4.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换话题、层次不清5.表意

2、不明:费解、歧义、指代不明6.不合逻辑:自相矛盾、概念并列不当、强拉因果关系、主客颠倒、否定不当、不合事理9/18/20215说方法(一)辨析病句几种方法1.语感审读法2.枝干审读法3.造句类比法4.逻辑意义分析法5.锁定语言标志法(二)修改病句的几种方法1.增——残缺成分2.删——多余成分3.换——不当的词4.移——不当的语序9/18/20216快速辨识病句十法辨识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尤其是辨识病句,年年都要考。根据高考命题在病句“症状”设计上的一些规律,结合全国高考病句辨识试题,谈十种快速辨识病句的方法。一、句中有多重限定或修饰

3、成分,可考虑是否语序不当或赘余例1: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解析:句中的多重状语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昨天,许多老师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或“许多老师昨天……”例2:(2003年高考题)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解析:句中“万一”与“若”重复,属赘余。二、句中有并列成分,当考虑它们同其他成分是否搭配或照应,它们是否存在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有并列短语出现的句子容易犯下以下三种错误:1、搭配不当例1: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

4、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并列短语充当主语,“节奏”与“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能搭配)。例2: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消防车、三千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解析:句中并列主语中“消防车”同动词谓语“放弃休假”“坚持”不搭配。例3:许多穿裙子的妇女和青年正在那里拍照。解析:句中的定语“穿裙子的”和中心语“青年”不搭配;“青年”和“妇女”词义有交叉,不能并列。2、语序不当例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解析:句中的“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与“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照应错位,应将后者的语序打个颠

5、倒,方可照应。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3、并列不当(属“不合逻辑”语病)     例1: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和大会主席团在新落成的科技实验楼前合影留念。(“全体与会者”包含“大会主席团”,大小概念并列不当。)例2:采风小组搜集了近七百万字的民间故事、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情歌”与“民歌”互有包容,二者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三、句中出现选择性判断词语,考虑可能存在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但须注意,有些句子“症状”明显,但并没有语病,辨识要小心,谨防掉入命题者的陷阱。例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

6、党和国家前途命用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谓语部分只有一面:“是根本任务”,而主语部分却说了两面:“能不能”,主谓不搭配。例2: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高低”是两面,“增长”是一面,但由于储蓄额的高和低都是增长,所以并不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四、否定、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应考虑句意是否明确1、滥用否定,弄反语意例1:学校完善了管理制度,加强了对炊事人员的叫,避免了食物中毒的事故不再发生。 (否定词“不”应删去。)例2: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

7、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和“不可”双重否定,使意思反了。 例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否认”“不”与反问语气构成三重否定,使意思反了。注意有否定词(特别是“不”字)出现的句子。2、否定词位置不当例:我的思路被窗外小贩的叫卖声不时的打断。(“被”字句中的否定词不能出现在“被”的后面。例句中,“不时”应调到“思路”与“被”之间。)五、代词指代句中内容应考虑指代是否明确例1:之华同志去世前,满心希望我能写一篇有关秋白同志文学活动的文章,就像他写《<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一样。句中“他”是指“之华”还

8、是指“秋白”,不明确。例2: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王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