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PPT课件

《克己复礼》PPT课件

ID:39410683

大小:221.84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02

《克己复礼》PPT课件_第1页
《克己复礼》PPT课件_第2页
《克己复礼》PPT课件_第3页
《克己复礼》PPT课件_第4页
《克己复礼》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克己复礼》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克己复礼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孔子推崇的是周礼。礼与仁的关系。礼的本质是仁,礼仪形式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仁的追求。仁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仁是礼的内在根据。礼与孝的关系。孝悌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也看作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又是一个人“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克己:12·1崇古:3·14、7·5秩序:3·1、6·25、12、11道:16·2正名:13·3孝悌:1·2、2·8报恩:17·21崇乐尚仁:17·11、3·3三

2、、章节梳理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本章内容是克己。【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

3、论语》一书的始终。提问:1、礼与仁的关系怎样?2、实践“仁”的内容?成语: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都合乎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本章内容是崇古(推崇周礼)。【评析】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提问:1.孔子为什么要提出复周礼?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本章内容是崇古

4、(推崇周礼)。【评析】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本章内容是秩序。【评析】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提问:孔子想建

5、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秩序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表示绝不容忍。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本章内容是秩序。【评析】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提问:孔子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秩序?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

6、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本章内容是道(主张政治有道)。【评析】“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提问:孔子认为,为政应坚守什么?13·3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

7、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本章内容是正名。【评析】以上三章所讲的中心问题都是如何从政。前两章讲当政者应当以身作则。要求百姓做的事情,当政者首先要告诉百姓,使百姓能够搞清楚国家的政策,即孔子所讲的引导百姓。但在这三章中讲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提

8、问:孔子为何要提出“正名”?“正名”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成语:名正言顺:形容做事名义正当而且理由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言必行,行必果:指说了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手足无措:形容慌张的神情动作。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