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学思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修订)

小学数学数学思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修订)

ID:39412725

大小:2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2

小学数学数学思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修订)_第1页
小学数学数学思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修订)_第2页
小学数学数学思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修订)_第3页
小学数学数学思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修订)_第4页
小学数学数学思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修订)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数学思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修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修订)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修订)”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与方法可以概括为化归思想、变换思想、组合思想、归纳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单位思想方法、符号化的思想方法、极限思想。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思想方法10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

2、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是数学的核心,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则显的越来越重要。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的常规数学思想古往今来,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一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有些数学思想方法他们不易接受,二是要想把那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给小学生也是不大现实的。因此,我们应该有选择地渗透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段数学思想方

3、法。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种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化归思想化归思想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一些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所学知识转化、归纳为一个较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它的基本原则是: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归思想是也就是矛盾的转化过程。例如:计算1.25×32×25将32分解为8×4,再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计算就显得非常方便。1.25×32×25=1.25×8×4×25=(1.25×8)×(25×4)=10×100=1010002.变换思想变换思想是由一种形式

4、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思想。如解方程中的同解变换,定律、公式中的命题等价变换,几何形体中的等积变换等等。例如:如图所示,三个同心圆的最大的圆的两条直径相互垂直,最大的圆的半径是2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此题从表面上看,阴影部分比较分散,没有足够的数据计算每部分阴影的面积。根据两条直径相互垂直可以得出每个圆都被平均分成了4份,每一份旋转90度都可以与相邻的部分重合。因此,可以把最外圈阴影部分的四分之一大圆绕圆心顺时针旋转90度,把中间阴影部分的四分之一圆绕圆心逆时针旋转90度,使阴影经过旋转集中在右上角四分之一大圆里。阴影的面积为:1×π×2²

5、=π(cm²)。1043.组合思想组合思想是把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一一求解,最后得出正确结果的过程。案例1:“握手”游戏:50个小朋友聚会,每两个人之间都握手一次,总共要握手多少次?小学思维:方法一:假设握手是轮流进行的。设想这么一个情景:50位小朋友排成一列,第一个小朋友先走出列队和其他49个人每个人握一次手,握完之后站在一旁不再进入列队,那么他握了49几次手;接下来,轮到第二个小朋友,他和队内其他48个小朋友每人握手一次,所以要握48次手,握完后站到一旁不入队;第三个走出列队握手的小朋友要握4

6、7次,第四个要握46次,„„依次递减一次。轮到倒数第二个小朋友,他只要和最后一个小朋友握一次手就行了。而最后一个小朋友则不要再继续握了。所以,总共握手的次数就是从49到1的49个整数的和:49+48+47+„+2+1=1225(次)。方法二:把每个人都算成握手了49次,那么就有50个49次,只是每两个人的握手都算了两次,所以还要除以2,得:1225(次)。组合方法:每两个人握手,就相当于在50个人中间任意选择2个人进行组合。一个组合对应一次握手,有多少个组合就有多少次握手,即:1225(次)。4.10归纳的思想方法“归纳”就是由个别的特殊事例,

7、推出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思想方法,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它的基础是观察和实践。它可以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又包括枚举归纳法和因果归纳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知识的获得:体现过程。引导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的逻辑加工过程。②知识的归纳:借助形象。引导学生经过由形象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的思维飞跃过程。③例子的呈现:需要全面。在进行完全归纳时,所举例子应该典型全面,以保证归纳结论的可信度与说服力。④最后归纳。例如:小学生学习“年月日”。通过观察一些年历表的特征,发现归纳出

8、一年中12个月的规律: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是大月;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是小月;有些年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