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3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3

ID:39436404

大小:239.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7-03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3_第1页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3_第2页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3_第3页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3_第4页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3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视听与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与确定教育、教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手段和方法,从而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它是连接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与教的理论、视听教育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学与教的理论第二节视听教育理论第三节传播理论第四节系统科学理论第一节学与教的理论2.1.1行为主义理论一、对“学习”的解释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相关的

2、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二、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2、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三、代表人物古典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桑代克新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1、学习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巴甫洛夫华生2、学习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过程桑代克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四、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运用行为主义原理来奖励或惩罚学生的行为。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3、程序教学体现了系统化设计教学过程,直接影响了教

3、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2.1.2认知主义理论一、对“学习”的解释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是学习者内部心理表征的形成和发展。二、代表人物及相关理论苛勒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二、代表人物及相关理论1、顿悟说---苛勒的观点(1)学习就是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2)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2、认知发现理论---布鲁纳的观点(1)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识结构的过程(3)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3、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

4、的观点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学习的内容以有意义学习为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学习者必须有积极的心向,学习材料必须对学习者有潜在意义4、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的观点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三、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阐述了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对教育技术中的教学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向智能教学系统的转化2.1.3建构主义理论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

5、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是学习者内部心理表征的形成和发展。2、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3、学习具有社会性4、学习具有情景性二、代表人物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皮亚杰斯腾伯格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1、支架式教学2、随机通达教学3、情境性(抛锚式)教学四、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2、情境化教学3、重视社会性互动本节总结一、行为主义理论观点:自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的成功要靠强化斯金纳程序教学五大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行

6、为主义理论的特点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机制二、认知主义理论与行为主义相反,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的行为布鲁纳等人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个体是主动探索进行学习,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是把通过感觉器官从环境中获得信息,然后存储,再通过一定的线索提取出来,作用于环境。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建构出来的。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一方面对新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对已有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第二节视听教

7、育理论2.2.1视感知规律一、人眼的视觉特性1、视觉的光谱灵敏度2、人眼的视觉范围3、人眼的彩色视觉4、人眼的分辨力5、人眼的视觉惰性二、人的视觉心理1、心理趋合2、画面均衡3、视觉重心细节色别黑白黑绿黑红黑篮红绿红篮绿篮相对分辨力100%94%90%26%40%23%19%三、视觉心理与构图1、线条2、色彩3、明暗4、视觉节奏力2.2.2听感知规律一、人耳的听觉特性1、响度2、音调3、音色二、人耳的非线性效应1、人耳的掩蔽效应2、鸡味酒会效应3、颤音效应4、哈斯效应三、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1、双耳效应2、耳廓效应2.2.3

8、“经验之塔”理论律图2—2戴尔的“经验之塔”一、概述1、做的经验(1)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2)设计的经验(3)演戏的经验2、观察的经验(1)观摩示范(2)室外旅行(3)参观展览(4)电视和电影(5)静态图像、广播、录音3、抽象的经验(1)视觉符号(2)言语符号二、基本观点1、“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