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大三(元明清)简答题复习题

古代文学史大三(元明清)简答题复习题

ID:39483771

大小:5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4

古代文学史大三(元明清)简答题复习题_第1页
古代文学史大三(元明清)简答题复习题_第2页
古代文学史大三(元明清)简答题复习题_第3页
古代文学史大三(元明清)简答题复习题_第4页
古代文学史大三(元明清)简答题复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大三(元明清)简答题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简答题:【元朝】1、关汉卿的艺术成就:A、杂居作品中洋溢着干预现实的强烈愿望和鲜明的爱憎。B、善于塑造各类典型的戏剧人物形象,尤为擅长刻画女性的悲喜剧角色。C、完善杂剧体制,创立戏曲艺术范式,重视舞台效果。D、本色当行的语言。2、《西厢记》的艺术创新:(一)独辟蹊径的杂剧体制:在杂剧艺术形式上的革新: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了一剧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二)独具匠心的戏剧冲突:体制宏大而结构严谨,剧情进展曲折,并且自然而富于变化。相互制约的矛盾冲突环环相扣

2、。“中国古典戏剧情节艺术的孤独高峰”。“曲”与“剧”的高度统一(三)独树一帜的心理描写:《西厢记》在塑造戏剧人物形象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高超的心理描写。是塑造崔、张性格的重要手段。邓绍基《元代文学史》:成功的心理描写不仅表现在“充分调动擅长抒情的曲词来表现人物的感情活动”,而且“说白也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内容。”(四)独具特色的戏剧语言:辞采华美,清丽婉约,具有“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作品擅长情景的描绘,善于吸收和融铸前人的诗词名句。语言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

3、,藻艳和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3、“长亭送别”赏析: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在全剧占有重要地位。这折戏以别宴前后为时间线索,主要通过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曲词华美,充满诗情画意,集中刻写了莺莺送行时的复杂心绪。这卷情景交融的别离图由三个紧密衔接的画面组成:赴长亭途中;长亭别宴;长亭分别。通过莺莺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严重摧残。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一)赴长亭途中【端正好】情景交融,以具有

4、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莺莺因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心情。《董西厢》中此处作:“莫道男儿心似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滚绣球】正面刻画莺莺怨恨别离的内心世界。金圣叹“马儿则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马儿仍慢慢行,于是车在马右,马在车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挂日,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也。”【叨叨令】是直抒胸臆,以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咏叹,表现莺莺在路上愁肠百转的心理状态。(二)长亭别宴【脱布衫】【小梁州】写莺莺愁闷哀伤的神态,也可指莺莺眼

5、中看到的张生愁闷哀伤的神态。【小梁州】中“阁泪汪汪”等句,究竟指莺莺,还是指莺莺眼中的张生值得推敲。明代戏曲家王伯良认为是“莺指己言,恐人之知,故阁泪而不敢垂。”金圣叹则说:“真写杀张生也,然是写双文(莺莺)看张生也。”意即写莺莺眼中的张生。两说似可并存,而王说似更贴切。【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快活三】【朝天子】紧扣别宴,写莺莺无心酒食,因即将别离而怨恨的情思。(三)长亭分别【四边静】至【二煞】五支曲,写宴后话别。【四边静】【耍孩儿】写莺莺对张生的依恋之情。【五煞】莺莺对

6、张生的叮嘱,句句情深,字字见血。【四煞】【三煞】写莺莺预想张生走后自己的孤独凄凉之状。【二煞】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透露莺莺内心的隐忧。【一煞】【收尾】二支曲,写送别之后。通过暮秋晚景,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之情和离别后的落寞、惆怅、痛苦。4、长亭送别的艺术魅力:1、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作者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莺莺心灵深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别离的无限悲戚,对老夫人的深深怨恨,对爱情的不尽忧虑。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A、景中寓情。如【端正好】一曲萧瑟凄

7、清的秋景与恨别愁离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了一个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B、以景衬情。如【一煞】一曲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C、以景托情。如【滚绣球】一曲正面刻画莺莺的离愁别绪。“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就是景为情设。以景之无情来表现人之痴情。3、深厚的语言功力。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唱词大量置入唐诗宋词意象,读来满口生香,意趣盎然,被誉为诗剧;人物语言鲜明的个性化,和表演密切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和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5、白

8、朴和《梧桐雨》的基本内容:A、是一部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主要抒发一种人生变幻、盛衰难料的沧桑之感B、《梧桐雨》杂剧浓郁的抒情气氛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能通过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且化用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