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科病症麦粒肿、眼睑下垂、近视、斜视

官科病症麦粒肿、眼睑下垂、近视、斜视

ID:39520203

大小:249.3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7-05

官科病症麦粒肿、眼睑下垂、近视、斜视_第1页
官科病症麦粒肿、眼睑下垂、近视、斜视_第2页
官科病症麦粒肿、眼睑下垂、近视、斜视_第3页
官科病症麦粒肿、眼睑下垂、近视、斜视_第4页
官科病症麦粒肿、眼睑下垂、近视、斜视_第5页
资源描述:

《官科病症麦粒肿、眼睑下垂、近视、斜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麦粒肿麦粒肿(hordeolum)是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似麦粒,易于溃脓之眼病,又名“针眼”、“土疳”,俗称“偷针眼”。本病常与外感风热、热毒上攻或脾胃湿热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眼睑,眼睑属脾,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故本病与足太阳、足阳明两经及脾胃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热邪结聚于胞睑。西医学认为本病是指眼睑腺体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即睑腺炎。【辨证要点】主症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风热外袭多发于上睑,针眼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肿,触痛明显,或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舌苔薄黄,脉浮数。

2、热毒炽盛多发于下睑,胞睑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有黄白色脓点,或见白睛壅肿,口渴喜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数。脾胃湿热多发于下睑,麦粒肿屡发,红肿不甚,或经久难消,伴有口粘,口臭,腹胀,便秘,舌苔黄腻,脉数。基本治疗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取局部穴位及足太阳、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攒竹太阳厉兑配穴风热外袭配风池、商阳;热毒炽盛配大椎、曲池;脾胃湿热配内庭、阴陵泉。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攒竹、太阳、厉兑均可点刺出血;攒竹可透鱼腰、丝竹空。方义攒竹为足太阳经穴,与太阳穴均位于眼区,长于清泻眼部郁热而散结;厉兑

3、为足阳明经的井穴,可清泻阳明积热、消肿散结。第三节眼睑下垂眼睑下垂(blepharoptosis)是上睑提举无力、不能抬起,以致睑裂变窄,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瞳仁,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古称“睢目”、“上胞下垂”、“睑废”。本病与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中气不足、风邪外袭、外伤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胞睑筋肉,眼睑属脾,“太阳为目上冈”,故本病与脾脏、足太阳经关系密切,可涉及肝、肾。基本病机是气虚不能上提,血虚不能养筋。西医学中,多见于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眼外伤、动眼神经麻痹等疾病中。【辨证要点】主症上睑下垂,抬举无力,或遮盖

4、瞳仁。肝肾不足多自幼上睑下垂,可伴有五迟、五软。脾虚气弱起病较缓,朝轻暮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面色少华,眩晕,纳呆,肢倦乏力,舌淡,苔薄,脉弱。风邪袭络起病突然,重者目珠转动失灵,或外斜,或视一为二,舌红,苔薄,脉弦。基本治疗治则健脾益气、养血荣筋。取眼区局部穴及背俞穴为主。主穴攒竹、丝竹空、阳白、脾俞、肾俞、三阴交配穴肝肾不足配肝俞、太溪;脾虚气弱配百会、足三里;风邪袭络配风门、风池。操作:攒竹、丝竹空、阳白既可相互透刺,又均可透刺鱼腰穴,余穴常规针刺。方义:本病病在筋肉,“在筋守筋”,故以局部取穴为主,

5、攒竹、丝竹空和阳白均位于眼上方,三穴合用,可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升提眼睑;本病病本多属脾肾不足,且上睑为足太阳经所过之处,取膀胱经之脾俞、肾俞,既符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又可健脾益气、补肾养血,以治其本;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可补脾益肾、养血柔筋、调和气血。第五节近视近视(myopia)是以视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眼病。古称“能近怯远症”。本病常与先天禀赋不足和不良的用眼习惯有关。本病病位在眼,与心、肝、肾关系密切。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发育不良,劳心伤神,心阳耗损,使心、肝、肾气

6、血亏虚,加上用眼不当而致。基本病机是目络瘀阻,目失所养。本病即西医学的近视眼,为眼科屈光不正疾病之一。【辨证要点】主症视近清晰,视远模糊,视力减退。肝肾亏虚目视昏暗,双目干涩,头昏耳鸣,夜寐多梦,腰膝酸软,舌偏红,少苔,脉细。心脾两虚目视疲劳,目喜垂闭,面色不华,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四肢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基本治疗治则通经活络明目。取局部穴位为主。主穴睛明承泣四白太阳风池光明配穴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操作睛明、承泣针刺应注意固定眼球,轻柔进针,不行提插捻转手法,出针时按压

7、针孔片刻;风池注意把握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切忌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光明针尖宜朝上斜刺,使针感向上传导。余穴常规针刺。方义睛明、承泣、四白、太阳均位于眼周,可通经活络,益气明目,是治疗眼疾的常用穴;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交会穴,内与眼络相连,光明为足少阳胆经络穴,与肝相通,两者相配,可疏调眼络,养肝明目。第六节斜视斜视(heterotropia)是指双眼注视目标时黑睛向内或向外偏斜的眼病。古称“睊目”、“风牵偏视”、“双目通睛”。两眼向内对视,称为“对眼”,向外斜视称为“斜白眼”。多见于儿童。本病多与先天

8、禀赋不足、外伤、风邪外袭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眼,与肝、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因脾胃之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目系拘急而成;或肾阴亏虚,肝风内动;亦或外伤、气血瘀滞,经筋驰缓,目珠维系失衡而致。西医学中,见于麻痹性斜视。【辨证要点】主症一眼或双眼黑睛向内或向外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肝风内动兼见头晕目眩,耳鸣,面赤心烦,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瘀血阻络多有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