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蛔虫鞭虫蛲虫

寄生虫:蛔虫鞭虫蛲虫

ID:39538378

大小:1.69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7-05

寄生虫:蛔虫鞭虫蛲虫_第1页
寄生虫:蛔虫鞭虫蛲虫_第2页
寄生虫:蛔虫鞭虫蛲虫_第3页
寄生虫:蛔虫鞭虫蛲虫_第4页
寄生虫:蛔虫鞭虫蛲虫_第5页
资源描述:

《寄生虫:蛔虫鞭虫蛲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线虫生活史类型。2.蛔虫的形态(成虫、虫卵),生活史,致病,主要实验诊断方法原理和步骤。3.鞭虫的虫卵、生活史特点。4.蛲虫的虫卵、生活史特点,致病,蛲虫病常规诊断方法,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重点:复习题:1.名解: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1.简答:(1)蛔虫的致病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造成蛔虫感染普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蛲虫的致病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造成蛲虫儿童感染率高且不易根治的原因是什么?第一节线虫概论第十三章线虫(p157)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88~92年)虫种感染率%线虫5

2、9.022吸虫0.573绦虫0.195原虫10.315全国肠道线虫平均感染率(%)蛔虫46.999蛲虫26.363鞭虫18.796钩虫17.166全国肠道线虫感染人数蛔虫5.31亿鞭虫2.12亿钩虫1.94亿1.成虫:圆柱形,不分节,雌雄异体。雄虫一般较雌虫小,尾端向腹面卷曲。形态:2.卵:线虫卵无卵盖,一般为卵圆形,卵壳多为黄色、棕黄色或无色。蛔虫卵:卵细胞未分裂蛲虫卵:蝌蚪期胚胎钩虫卵:卵细胞已分裂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1.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感染阶段直接进入人体发育。如:蛔

3、虫。2.生物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幼虫需先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致感染阶段后,再进入人体发育。如:丝虫。生活史:1.幼虫致病作用:幼虫侵入宿主;宿主体内移行所致损伤。2.成虫致病作用:寄生部位摄取营养;机械性损害;化学刺激;免疫病理损伤。致病:一、形态与结构(一)成虫(1)圆柱形(似蚯蚓)不分节,两侧对称,大小相差悬殊。口孔位于虫体顶端,周围有三唇瓣,呈“品”字形。第二节似蚓蛔线虫(蛔虫)(2)雌雄异体,雄虫一般较雌虫小,尾端向腹面弯曲,尾端具有明显特征(交合刺、交合伞等)。雌雄雄虫长15~3

4、1cm,尾端向腹面弯曲,交合刺。交合刺(二)虫卵1.受精蛔虫卵呈宽椭圆形,大小约为(45~75)m×(35~50)m。卵壳较厚,外被蛋白质膜,棕黄色。卵壳内有一卵细胞,与卵壳间常见有新月形空隙。受精蛔虫卵2.未受精蛔虫卵长椭圆形,大小约为(88~94)m×(39~44)m。卵壳与蛋白质膜均较薄,卵壳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未受精蛔虫卵蛔虫虫卵:卵壳厚而透明受精卵未受精卵3.脱蛋白质膜蛔虫卵二、生活史(lifecycle)受精卵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和发育成虫在小肠内寄生虫

5、卵在外界土壤的发育受精卵含幼虫卵感染期虫卵2w1w潮湿、荫蔽、氧气充足和适宜的温度(21~30oC)第一次蜕皮蛔虫的感染期虫体在人体的发育感染期虫卵幼虫幼虫成虫6~8h人体内移行经肝、肺数周至小肠幼虫体内移行:肠壁→静脉→肝→右心→肺→支气管、气管→咽→胃→小肠经口食入虫卵蛔虫生活史小结1.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属直接发育型(土源性线虫),人是唯一的宿主。2.感染期为感染期虫卵,经口感染人。3.幼虫在人体内需移行(经肝、肺)才能发育为成虫。4.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的肠腔,以肠腔的半消化物为食。5.成

6、虫产卵量大,虫卵经粪便排出体外。6.成虫寿命一年左右。三、致病(Pathogenesis)幼虫期致病成虫期致病蛔虫致病主要表现:机械性损伤、超敏反应、营养不良、肠功能障碍。肺幼虫在肺部移行肺部出血、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蛔虫性肺炎、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幼虫致病在人体内移行造成组织(肺)机械性损伤。(1)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损伤肠粘膜引起营养不良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间歇性脐周腹痛,消化不良,腹泻。2.成虫致病(主要致病,严重)(2)引起超敏反应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

7、、视神经炎、结膜炎、蛔虫中毒性脑病等症状。由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引起蛔虫变应原钻孔习性+寄生环境发生改变刺激虫体活动力增加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各种并发症(3)并发症(主要危害)(1)胆道蛔虫症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成虫钻入胆总管引起。。引起:胆道大出血,肝脓肿,胆结石、胆囊破裂,胆汁性腹膜炎。钻入胆总管的蛔虫25(2)蛔虫性肠梗阻回肠多见。发展: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和肠坏死,甚至肠穿孔、急性腹膜炎。四、实验诊断(LabDiagnosis)1.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1片检出率80%,3片95

8、%沉淀集卵法饱和盐水浮聚法2.驱虫治疗性诊断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采用3.检查痰液查幼虫(适于有呼吸道症状)五、流行与防治1.分布呈世界性(热带、亚热带、温带),估计全球12.83亿,中国感染率平均12.72%。非洲、亚洲﹥﹥北美农村>城市感染率:中度20~60%,重度60~90%儿童(3~10岁)>成人2.传染源排受精蛔虫卵者。3.传播途径虫卵污染: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儿童随地排便。蛔虫感染率高的原因主要在于:①生活史简单:直接型,无需中间宿主②感染方式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