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城市风景线

扮靓城市风景线

ID:39558098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6

扮靓城市风景线_第1页
扮靓城市风景线_第2页
扮靓城市风景线_第3页
资源描述:

《扮靓城市风景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扮靓城市风景线——邢台环卫工风采掠影  市区1287万平方米道路的清扫、日产500余吨生活垃圾的收集外运、日产480余吨粪便的清淘……面对繁重的任务,我市3700余名环卫工人无怨无悔,每天都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擦净牛城笑脸上的污渍,为市民打开一副地净城美的和谐画卷。  9月2日,记者深入城市大街小巷,实地捕捉这些“城市美容师”工作中的“众生相”。在记者面前,一个以“最美”为封面、名单越来越长的环卫英雄谱悄然拉长。  “虽然起早贪黑,但心里很甜”  9月2日凌晨3时30分,当市民还沉浸在睡梦中时,付样棉像往常一样,早早打开了灯。小区里这唯

2、一的灯光,在夜雨中寂寥却又不乏温暖。  付样棉,市环卫处清洁二队队员。她在这个“吃饺子不多,起五更不少”的岗位上已经工作23个年头了,几乎扫遍了大半个桥东区。  9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出奇地安静。虽然老伴去年已经去世,孩子也外出打工,但付样棉还是习惯了蹑手蹑脚地穿衣、洗脸、刷牙,仿佛怕惊醒了熟睡的婴儿一样。  3时50分,付样棉准时到了邯郸路口,准备开始她一天的工作。在她的印象里,除了大年初一早晨8点上班外,其它时候都要4点前到岗。在7点之前,她必须扫完200米的路段。  付样棉熟练地清扫路面及便道垃圾,并不断将积水扫进污水管道里

3、。极强的责任心使她在每次扫完后,都会检查一遍,久而久之,她扫过的路面成了“免检”路面。雨断断续续地在下着,付样棉额头上的汗水和着雨水,不时滴到她的眼里。  “这些不算什么,都习惯了。”付样棉说,春天的大风,夏日的暴雨,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积雪……她们会经常受到大自然的考验。  去年11月,市区遭遇了暴雪,路上积雪有42厘米厚。为了及时清除,方便市民出行,付样棉和工友们整整干了一夜。回到家,付样棉累得胳膊连钥匙都举不起来了,皮鞋也成了一块大冰坨,脚也肿得失去了知觉。一个月前,市区遭遇了暴雨,很多地段的积水都达到齐腰深,付样棉接到上级命令

4、后,第一时间赶到岗位。为了及时排水,她和工友把下水道篦子打开,为了行人安全,她们不得不泡在水里,冒着暴雨,充当路标。  像这样的情况,付样棉也不知经历了多少次。  扫帚声声唤醒了睡梦中的牛城,晨曦点点映衬着雨中的那抹橘黄。付样棉完成了她每天必做的“早课”。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头看了看自己的“杰作”,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30年前,付样棉从新河县来到了这座陌生而又向往的城市。30年来,她用手中的扫帚丈量了城市发展的足迹,用勤劳的双手擦净了牛城笑脸上的污迹。她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着这座城市,她说她这个“外来户”如今也成了一名邢台人,因为

5、她已融入这座城市,热爱这座城市,当看到人们在干净的街道上从容地走着,她就感到特别幸福。“虽然起早贪黑,但心里很甜。”  车流中的垃圾游击战  早晨8时,中兴大街地道桥。54岁的贾月金穿梭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清捡着垃圾,不由让人为她捏了一把汗。由于车流量大、车速快,还有上下坡,所以,这个路段被工友们称为“最危险的地段”。  “刚才,一名司机从车上扔下来一个矿泉水瓶,里面还有半瓶水,这对骑摩托车的市民很危险。”贾月金说,虽然晨扫刚刚结束,但是垃圾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产生,她们的职责就是让垃圾停留的时间最短。  原来,为了实现人员不断岗,工作不

6、断档,我市探索实施了“一扫全保”精细化作业模式。“凌晨人工清扫,白天持续保洁,晚上机械化作业”的模式破解了多年来的环卫难题,做到了清扫保洁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开创了全省先河。  清洁二队一班班长刘志革说,由于地道桥地形复杂,而且贾月金工作十分投入,所以,贾月金是她最惦记的人。前几年,贾月金被撞过好几次。最严重的一次,头被撞破了,清洁车也被撞得散了架。“每次巡查的时候,看不到老贾,我都会习惯性地打个电话。地道桥下的污水口很多,也是保洁重点,但那里也最危险。”刘志革说。  “如果要把晨扫和机械化作业比作阵地战的话,我们全天保洁就是游

7、击战。”下午3时,在中兴大街大洋百货附近街道上,清洁工王小凤放下手里的防风袋和垃圾钳,准备开始擦拭护栏。  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把一桶水从垃圾车上提下来,生怕洒出一滴来。“这可是我从家里带的,很不容易呢。”王小凤说,虽然市民都全力拥护,有的门店老板还承诺水敞开了用,但他们总感觉过意不去,便约定都从家里带水。“虽然路远点,但用着心里踏实。”  用筐背垃圾,用担挑粪便  城市道路干净了,但一些小区、城中(边)村还存在环境死角和卫生盲点。那里道路曲折难行,地形复杂,环卫工人只能“用筐背垃圾,用担挑粪便”。  下午4时15分,在团结大街原防爆电

8、机厂家属院,46岁的环卫工张见红艰难地用竹筐往垃圾清运车上装垃圾。这里是个老社区,道路异常狭窄,连三轮车都很难推进去。张见红不得不把清运车停在小区门外,然后只身背着垃圾筐向外运垃圾。“小区里一共有36个楼口,每个楼口平均要背1筐多垃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