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东_承认的政治与被承认的期待

张旭东_承认的政治与被承认的期待

ID:39558996

大小:589.9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6

张旭东_承认的政治与被承认的期待_第1页
张旭东_承认的政治与被承认的期待_第2页
张旭东_承认的政治与被承认的期待_第3页
张旭东_承认的政治与被承认的期待_第4页
张旭东_承认的政治与被承认的期待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旭东_承认的政治与被承认的期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8二十一世紀評論承認的政治與被承認的期待十年前,《今天》在海外復刊的首期上刊登了多多的一首詩《居民》1:他們在天空深處喝啤酒時,我們才接吻他們唱歌時,我們熄燈我們入睡時,他們用鍍銀的腳指甲走進我們的夢,我們等待夢醒時他們早已組成了河流在沒有時間的睡眠O他們刮臉,我們就聽到提琴聲他們划槳,地球就停轉他們不划,他們不划我們就沒有醒來的可能這首詩憂鬱的、幾乎是宿命的基調當初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現在看來,它所表現的也許是某種當代中國知識份子集體心理的症候。如果我們把這k神秘的、不可知的「他們」置換為「西方」,這首詩就立刻失去了它的「朦朧」色彩。事實上,在這個真實的或想像的「西方」的

2、注視下,無論是作為「流亡文學」的「朦朧詩」還是包括「朦朧詩」的「流亡文學」都失去了任何審美層面上的迴旋餘地。也就是說,這k的「我們」不但沒有醒來的可能,而且在夢k也是不自由的。它們都時刻面臨¬變成西方意識形態的感傷註腳的命運。十年後的今天,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甚至忿忿然。其實,稍加思考,就會發現這本是一個合乎邏輯、大可預料的結果。同二十一世紀評論19時,國內外也有人為高的獲獎拍手稱快,謂之「自由的勝利」(余杰),「流亡的勝利」(楊煉)。這有些借題發揮、湊熱鬧的嫌疑,因為高的獲獎同「自由」或「流亡」也實在沒甚麼關係。然而唯其如此,這個「獲獎事件」的含義就

3、變得既簡單又複雜,既無聊又有趣。高行健去國以前的文學成就,經歷過80年代的中國作家和文學研究工作者(包括本人在內)都還記憶猶新。但諾貝爾獎所針對的並不是那一時期的作品。對他在法國期間的創作,絕大多數人(也包括本人在內)所知甚少。沒讀過他的近作當然就不能談論它們的文學價值。所以以下談的只是「獲獎事件」,高行健的作品如何不在討論範圍之內。某些中國作家和批評家對諾貝爾獎的一廂情願的「苦戀」,可看作是「新時期」以來尋求西方承認的當代中國集體情結的一個喜劇版。然而也許是太習慣於「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十年(即冷戰的最後一個十年)西方給予中國的讚許、期待、人們常常忘記了世上本有兩種承認:一種

4、含情脈脈的注視,人們常常忘記了世上本有兩種承認:一種是期待甚至乞求被是期待甚至乞求被接接納的承認,其目的是希望他人認為我們與他們沒甚麼不同;一種是改變主體納的承認;另一種是間政治格局的承認,其目的是迫使對方正視、理解、接受和尊重一個與他們不改變主體間政治格局同的「他者」並學會與之共處。前者是自我的消解;後者是自我的伸張。現在,的承認。現在,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是在六四前就移居西方,六四後宣布與「專制中國作家是在六四前的中國」一刀兩斷、目前是法國公民的高行健,而不是一個大陸或港台作家,這就移居西方,六四後個事實固然是澆在熱衷於得到西方承認的國內知

5、識份子頭上的一盆涼水(也許除宣布與「專制的中國」一刀兩斷、目前是法了那些覺得已經在思想上進入「世界文明主流」的「自由主義者」),但它卻可以提國公民的高行健,它醒人們,趣味和審美判斷同「承認」一樣,首先是、最終還是一個價值問題,一可以提醒人們,趣味個政治問題。和審美判斷同「承認」有意思的是,當代中國知識份子往往把承認的施與者(西方,或「自由民主」一樣,首先是、最終還是一個價值問題,的發達資本主義國際社會)想像為一個中立、理性、包容的普遍性體系,一個一個政治問題。「將來」在「當下」的體現。五十年前有一句口號:「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如今蘇聯已成為過去,但只要把主語換成「美國

6、」,這個口號依舊是一些中國知識份子的「政治潛意識」。但「自由民主」或「開放社會」真像人們信以為真的那樣,可以平等地承認和包容他者和異己嗎?在此,我們不妨簡單提一下二十世紀政治哲學大師施米特(CarlSchmitt)對自由民主制度的內在矛盾的分析。在《議會民主制的危機》(TheCrisisofParliamentaryDemocracy)一書中,施米特寫道2:任何實質性的民主制度都立足於這樣一個原則:地位平等的人之間才有平等;地位不平等的人之間絕沒有平等。因此,民主制度首先要求的是內部的同質性;其次,只要形勢需要,它就會要求排斥和清除異質性成分。這就是說,在施米特眼k,自由民主

7、政體視為普遍法律的東西,在更為根本的意義上立足於不同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之間的衝突。這種衝突先於法律。一切基於法律和「普遍性」的政體的首要問題是其內部的整一性和排他性,而不是普遍的平等、自由和民主。它關心的首先是如何通過一系列「敵」與「友」的辯證法來確認自身存在的政治意識,而不是將異己成分包容在民主的法律制度內。不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2000年12月號 總第六十二期20二十一世紀評論如說,內部整一性和排他性是任何民主政體存在的前提。只有事先以政治手段確立了社會內部的整一性和排他性,民主才能以「普遍法律」的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